20评论

0收藏

散户模仿大机构的做单手法,能赚钱吗?

 

avatar 闷声发大财 | 229 人阅读 | 20 人评论 | 2025-08-18

我发现我们散户做交易都喜欢跟大机构对着干,这是为什么呢?既然是大机构,那一般都是盈利的,那我们模仿他们的做单手法不照样也能跟着赚钱吗?

最近听说了一个机构订单区域战法,只要掌握识别并发现机构的订单区域的能力,通过识别银行和大机构的交易方式,就能跟随他们的足迹的赚钱。听着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大家觉得这可靠吗?

""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评论|共 20 个

清醒最孤独

发表于 2025-8-18 23: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建议题主去看一个叫做《别叫我兄弟》的电视剧,其中有一段剧情,我想能够回答你这个问题,简单的先上个截图。


20241106173305_wiilpgzswk0530.png

20241106173305_wiilpgzswk0530.png


这段剧情讲的是当年索罗斯狙击香港的时候,男二号,跟着索罗斯做空恒指,本来还能赚15个亿的,但是就因为一方面贪心,想挣更多的钱,另一方面,对于大机构的代表索罗斯的信任,一直跟随操作。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当年索罗斯狙击香港失败了,最终导致男二号倾家荡产不说,还有很多地下钱庄的以及高利贷的钱要还,终于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战斗。

通过上面的表述,我想说的是,模仿大结构的做单手法也好,跟随大结构的节凑操作也好,做,可以,但是首先一点,得有足够的资本能够应对所有未知的风险,其次不能贪心。最主要的是你得知道,机构到底是怎么玩的。

在一定的时间段,某一特定货币对的汇价走势可能被某一类投资者的买、卖行为所左右。实际上,行情的趋势往往是一些大型投资机构所发动的。解剖汇市中一些大型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有助於投资者把握市场趋势,跟随主力机构获取利润。

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机构)的行为特征


20241106173305_iqfp3qoqmmh531.jpg

20241106173305_iqfp3qoqmmh531.jpg


1.大型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帐户在外汇市场中的交易量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每日的外汇交易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交易额发生在银行与银行之间。大型商业银行可能是为其客户进行交易,只是收取佣金,并不以赚取汇价差为目的,也可能是自己的投资部门在外汇市场进行投资,以买卖价差来获取利润。在银行同业市场中,可以看到所有资金流向,对包括中央银行、对冲基金在内的机构入市情况一目了然。

2.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们在现货价格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中央银行不是外汇投机者,他们进入外汇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观察市场,控制货币供应和汇率走向。一国政府往往通过中央银行观察经济活动,从而维持适当的货币供应,以实现经济目标。

3.投资基金

由於投资证券的全球基金经理、信托基金、退休金和套利对冲基金和其他外国的金融工具不断重新定位,并调整他们的外汇资产固定收益的投资组合,这些交易通常涉及相当大的资金流,因此他们对市场汇价走势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般而言,不少外汇投资基金都是投资於一国的金融资产,只是通过对资产的头寸调整来影响汇价走势。比如,由於日本实行的零利率政策,其国内债券对日本投资者的吸引力很小,不少日本机构投资者,以及由个人投资者购买的信托基金,会将其资金的一部分用於海外证券投资,比如投资於德国债券。这些投资基金往往会根据海外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动来调整其头寸。当市场对欧洲央行有升息预期时,德国债券收益率就会上升,这将会吸引日本投资者提高对德国债券的投资额。从而形成欧元/日元的买盘,推高此货币兑汇价走势。

机构在盘面上留下的操作痕迹

这些机构拥有最好的技术分析师,他们知道散户是如何分析和交易市场,知道你的止损和利润目标在哪里,并且他们可以操纵市场并在需要时从你那里获利。这是没有人会告诉你的事实。

举一个例子,向你展示做市商是如何知道你如何交易市场以及他们如何从你的口袋里把钱拿走。

20241106173306_mmdnp1azuiq532.png

20241106173306_mmdnp1azuiq532.png


如上图所示,市场短期内呈下跌趋势,突破一个重要支撑位后,一部分突破交易者进入市场,入场理由,顺势而为,突破支撑位,入场做空。感到很自信。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20241106173306_5hsvtav5ggi533.png

20241106173306_5hsvtav5ggi533.png


你要知道,如果银行、大机构未来想做多,那么得有大量的卖家给他提供筹码。所以他们通常会在市场制作很多陷阱,诱导散户做空,来获得足够的筹码。同时获得更低的成本。

如上图所示,强势突破后立马开始反转。

银行和金融机构会在市场上某些区域内进行买卖操作,如果你可以有效的识别它们,就可以和他们做相同的操作,并且和他们一起赚钱,而不是成为他们的对立面。

大机构是如何使用供求关系来进行交易的

市场受供求关系的支配。由于供求不平衡,价格上涨和下跌。

如果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如果需求高于供应,价格就会上升。

市场由中央银行,对冲基金,做市商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大投资者主导。这些大投资者还受到一些影响其交易决策的因素的影响,例如影响世界经济的每日新闻,一些国家的经济数据。而且,当他们做出交易决定时,他们会大幅调动价格并造成供需失衡。失衡越大,价格变动越大。

不知道你观察图表的时候,是否经常发现。当市场回落到最近一次开始迅猛走势的水平位置的时候,立马又开始了一次同方向的迅猛运动。这种现象在市场上经常发生。

20241106173307_romvz532tid534.png

20241106173307_romvz532tid534.png


如上图所示,红色的大蜡烛代表一个大银行的卖出订单,该卖出决定受到重大经济新闻的影响。

我们不在乎新闻,我们只在乎这样的大动作,因为这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足迹。

当银行接受此卖单并迅速让市场价格暴跌时,它无法在一个好的价位处理掉手里所有的资金,因此留下了一些要从同一区域出售。该区域中剩余的数量取决于购买者。如果银行发现有大量买家要出售,它可以清算所有数额。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银行将一部分限价单留在他们原先的出售区域。

迅猛运动的开始价位区域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价格区域,因为该价格中还有一些限价卖出订单,当市场回调来测试该区域时,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将从同一区域进行卖出

因为他们知道还有其他金融机构将在同一区域进行卖出,所以这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赚钱的最简单方法。

你不需要懂得分析经济新闻对市场的影响。因为你不是银行交易员,你只是拥有少量资金的小散户。

你要做的是:发现银行和金融机构他们将来可能进行“大动作”的区域。然后跟随他们一起来赚钱。

总体来看,机构会在动作发生的过程中,伴随着高的成交量,推动着价格迅速波动,而他们的资金介入会在一个区域内进行。这就是机构的做单手法之一。

当你了解到这些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样的手法你是模仿不了的,毕竟资金量有限,能够做的跟随机构操作就已经很不错了,坐轿子比抬轿子的要舒服的多。

别无所求

发表于 2025-8-18 23: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回复两个字:呵呵。

首先你要搞清楚,不是散户和大机构对着干,而是大机构和散户对着干居多。你想想,散户从哪里能看到大机构的订单布局,要去对着干?而大机构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散户的订单的,但这其实也无妨。在外汇市场,任何大机构也没有能力单独操纵汇价走势。因此,不是对着干就亏钱的问题。

另外,大机构告诉你订单位置了,就一定能赚钱吗?也是异想天开。现在很多统计网站都会把一些顶级投行的交易订单统计并公布出来,但是你去跟着试试看,能不能赚钱?

20241106173307_clmjthh5mse535.png

20241106173307_clmjthh5mse535.png


可以看到,投行的订单其实都有分周期和入场的依据,是长期订单还是中期,或者短期;是根据技术面还是技术面等等;而一般的散户能给自己明确地定位吗?再说,不同的投行对于行情的分析结果都有明显的差别,那么下单的类型也不一样,你跟谁呢?投行的巨量资金可以让他们承受市场大幅的不利波动,而一般散户可能承受300-500点就会爆仓得干干净净。

模仿,必须得有差不多的气质才能成功。明星脸因为长得像明星,所以可以有用武之地。那么你模仿机构的订单,你跟机构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是有一样多的资金?还是有专业的分析?或者有极度的耐心?如果都没有,那么早日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另外,大机构也不一定都是赚钱的;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机构的业绩有多差,这些都是明摆着的事实。这个市场大机构确实是主力,但不是只有一家机构,而且所有的机构也并不都是一条心。千千万万的机构在这个市场交易,其实跟千千万万个散户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好好研究自己的交易系统,好好做好自己的风控和心态管理,不要管别人怎么做。

终结者

发表于 2025-8-18 23: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不讨论散户跟大机构的做单方式,只说一下二者的区别。

散户定义是投入资金量较小的个人投资者,散户的主要构成为在读学生、工薪阶层、下岗工人、退休人士等,以及一些有一定资本的个体户。

机构机构投资者是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的资金专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在西方国家,以有价证券收益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各种福利基金、养老基金及金融财团等,都被称为机构投资者。其中最典型的机构投资者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投资的共同基金。所谓机构投资者的“机构”,是一个金融行业的法人组织。

那二者之间定义明白了,再来总结一下两种类型的投资者的特点。

首先散户由于资金有限、人数众多,在股市交易中散户的行为带有明显的不规则性和非理性,其情绪极易受市场行情和气氛的左右。不可否认散户的努力,很多人在网络上学习技术、策略那些,找到的东西很多而且杂乱,没有判断不加筛选的接受并不足以让人有实质性的进步。行情分析、信息搜集都会缺失,大部分交易者是在摸索中前进。

再来看机构,人数较多而且吸纳了很多专业人士做各部分工作,投资管理专业化。机构投资一般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投资决策运作、信息搜集分析、上市公司研究、投资理财方式等方面都设立了专门部门。理论上讲,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化,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投资周期相对较长。机构投资者入市资金较多,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会进行合理投资组合。机构投资者庞大的资金、专业化的管理和多方位的市场研究,也为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可能。

总结一下,个人交易属于相对随意的投资行为。但是机构更加严谨,不论是从专业人员配备、学习渠道跟投资管理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交易方式风格不同是必然,而且条件不同也不存在融会贯通,所以这样散户能模仿么?

天矶道

发表于 2025-8-18 23: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要澄清一个观点,散户做交易都喜欢跟大机构对着干吗?当然不是!散户做交易最喜欢跟着大机构走,怎么可能对着干呢?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跟踪的步伐往往慢半步;而在交易市场,一少之差往往都有可能有多转空,更何况半步?所以,由于时滞,最终使跟随机构下单演变成了跟机构对着干了。你说,这是可笑还是可悲呢?

好了,再回到题主的问题,你说“最近听说了一个机构订单区域战法,只要掌握识别并发现机构的订单区域的能力,通过识别银行和大机构的交易方式,就能跟随他们的足迹的赚钱”。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毕竟通过信息跟踪机构做单,信息时滞是一大障碍;如果通过识别银行和大机构的交易方式跟随他们做单,那么就不存在信息时滞这个问题了。

至于你所说的“机构订单区域战法”,这个我倒也说过,现在简单介绍一下给你。一般而言,机构订单区域由四种不同的形态形成,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了解不同类型的供需区域形态才能轻松识别它们的原因。

风华笔墨后庭尘

发表于 2025-8-18 23: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题主你这个问题不是投资问题,是赌博的问题!

何出此言?

我们知道,赌博其实很简单,比如玩骰子、押大小,结果不是大就是小喽。你每次赌如果都是输多赢少,那就反向操作喽,想押大就押小;又或者你对面有个运气特别好的,那就跟着他押大押小赚钱。

20241106173307_ks2ndgci3bz536.png

20241106173307_ks2ndgci3bz536.png


?这就是标准的赌徒心态、赌徒逻辑!我们知道,赌徒的结果是十赌九输的,说明这种赌徒逻辑是绝对行不通的!

那题主你现在说要模仿机构的做单手法来赚钱,其实不就是典型的赌徒逻辑了吗?甚至比赌徒还不如!因为赌博不是大就是小,所以你很容易模仿;但投资可不一样,机构做单手法涉及到很多散户不能够完成的步骤,比如雄厚的资金调配等;你又怎么去模仿他们做单?结果当然不外乎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我们知道散户在市场中十有九亏,而机构却是十有九赚,我们能否从中摸索出什么提高散户盈利能力的办法?

答案当然是有!

我们都知道投资交易其实就是一个资金博弈的地方,市场中少数人的盈利是从其他多数人亏损而来的钱。这个少数人,一般指的就是机构,我们称之为庄家(当然,庄家不仅有机构,更有牛散);而这个多数人,不用说,就是一众散户了。

20241106173308_cyvamavekhc537.png

20241106173308_cyvamavekhc537.png


?于是,在交易中想要盈利,就要懂得跟庄猎庄的技巧!所谓跟庄,并不仅仅是题主你所说的模仿大机构的做单手法,而是要弄懂他们的操作逻辑、与庄共舞;所谓猎庄,就是在跟庄的后期反庄家逻辑操作,先于庄家吃肉,从而战胜庄家。

这里的跟庄猎庄是一套不可侵害的系统,只有成功跟庄才能后期猎庄;只有弄懂庄家的操作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制订自己的交易系统,你才能战胜庄家。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大家都知道缠论吧?作为A股第一庄的操盘手,禅师极其博学多才,但在操盘时,却又像一个挥着屠刀的恶魔,并首创了名震天下的“跌停板洗盘法”。由于这一手法残忍至极对股民伤害极大,所以禅师晚年通过缠论把这一手法和盘托出,其目的当然就是想让小散避免受伤害。

20241106173308_hgpzwvhmt3m538.png

20241106173308_hgpzwvhmt3m538.png


?如果按照题主“散户模仿大机构的做单手法”,那么你虽然通过缠论知道“跌停板洗盘法”,但也只能避免被洗盘,是不?

但游资高手却不同了,他们通过对“跌停板洗盘法”的充分理解后,开始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一套又一套的跟庄猎庄交易策略,比如:打板战法、头狼战术、二板定龙头等等。游资敢死队由此而来,其中的“二板定龙头”理论更是成就了赵老哥8年一万倍的辉煌战绩,成功取代“大小徐”成为游资一哥。

而近期淘县高手更是在缠论基础上,引申出了完全对立的“烂板成妖”理论,经典之作天山老妖11板翻6倍,让参与其中的各路散户赚得盘满钵满!



20241106173309_3w2ds1qdgsi539.png

20241106173309_3w2ds1qdgsi539.png


??说了那么多,题主想必明白了吧?单纯的模仿大机构的做单手法是没什么出路的,甚至可能会陷入亏损的旋涡。只有在理解大机构做单手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并制订出自己的交易策略对庄家进行反杀,这样才能在交易江湖中笑傲天下,财富自由当然不是梦了。

积木可可西

发表于 2025-8-18 23: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看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所在

机构理财比个人理财在投资渠道上要宽泛得多,比如,国债市场按功能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类,一级市场是发行国债的市场,二级市场则为国债的转让市场,一般而言,个人投资者只能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投资,而不得参与一级市场的发行行为;而机构投资者则既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也可以在一级市场通过承销、包销活动,获得比较丰厚的利润。

从投资品种上看,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品种上比个人投资有更多的选择:

1) 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于金融债券,目前国内金融债券主要是面对机构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债券的利率比国债的利率要高,而风险又比企业债券小,是相对理想的安全、高效理财工具。

2) 机构投资者既可以投资于记帐式国债,也可以投资于凭证式国债,而个人多数投资于凭证式国债,对于一些定向发行的记帐式国债则无法购到。比如, 1999年6月18日国家94亿元记帐式(三期)国债的发行对象只限于全国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成员,并且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交易,不面对个人投资者发行,据统计,今年财政部在银行间债市场共发行记帐式国债434亿元,这些国债都是个人无法购买到的。

3) 机构投资者既可以投资于附息债券,又可以投资于零息债券,而个人投资者一般只能直接购买到零息债券。投资于附息债券可以尽快地收回利息收入,将这部分资金进行再投资增值,零息债券则没有这方面的优势。

4) 机构投资者既可以投资于固定利率债券,又可以投资于浮动利率债券。1999年,国家开发银行200亿的浮动利率债券,仅限于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不直接面对个人投资者。所以说个人投资者在规避利率风险方面较之机构投资者处于劣势地位。

从投资方式上看,机构理财比个人理财在投资方式上要灵活得多,机构投资者既可以进行现券交易,也可以进行回购交易、套利交易,而个人投资者则只能进行现券交易。

20241106173309_opyuaw0q13w540.jpg

20241106173309_opyuaw0q13w540.jpg


从投资技能上看,机构投资者拥有一批知识渊博、专业技术性强的投资专家,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理财专家往往具有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具有更系统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这种优势是普通个人投资者所无法相比的。

从投资规模上看,机构投资者往往通过从众多的个人手中汇集小额资金,形成一个巨额的资金规模,大规模的资金更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这种投资组合,只有在资金雄厚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而机构理财恰好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大规模的投资运做也有利于获得规模效益,降低投资成本。

从信息来源上看,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盈利的主动权,尤其是对于瞬息万变的投资市场、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更直接决定投资决策的质量,机构投资者拥有专门人士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工作。而个人投资者由于信息渠道的溃管,较机构投资者在信息来源、数据统计分析方面处于相对优势。

最后看看散户的优势:

资金体量少:虽然体量小,但都抱有爆赚的心态,贪婪是散户最大的致命点,但也是最大的优势,资金少,跑得快,碰到不妙之处,可以短时间内,全部离场。除此外,其他优势很难达到机构水平,如果由渠道获得信息,可以戴维斯双击,可惜只是周公做梦,不切实际。

有一条途径是散户可以模仿的,那就是抄作业:比如查看机构重仓布局在哪个方向,比如黄金ETF持仓量是否持续增仓等,一旦机构布局,可以根据机构布局得方向抄作业,虽然盈利目标会少一些,但可以大大提高交易成功率。

荒城旧日

发表于 2025-8-18 23: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单手法是什么?如果你连机构资金在哪都不知道,怎么去模仿。我们常说,机构资金优势,这个优势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巨大的资金规模。就是说由于资金量大,它的具体操作注定要异于小资金的散户。既然如此,你一个小散户还模仿什么,人家压根就没法带你玩呀。

就算了发现了机构订单,但机构也不是铁板一块,机构之间的分歧是常有的事,互为对手方更是家常便饭。这时候,机构多空态度都有,你要怎么选择跟随?

再者,机构的买卖也不能保证每一笔都是盈利的呀,你要模仿,要是人品很菜,模仿的都是亏损单,这时候你是不是要哭死。

20241106173309_xsahonnt4uy541.jpg

20241106173309_xsahonnt4uy541.jpg


所以,这些所谓的想法纯粹是胡思乱想,没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模仿更多指向表象,而赚钱显然要比表面的功夫要深一点。

就拿股市来说吧,在A股由于所有的场内参与者资金活动还算聚集,机构主力资金与散户小单的分辨还是很好把握的。这些从盘口的一些表现上很容易识别出来。

盘口信息主要包括:分时走势图、委托盘、委托买卖表、每笔成交量、价量成交明细图表、大手笔成交、外盘、内盘、总笔、当日均价线等,当然还包括当日最大成交量价格区域、最高最低价、开市收市价等。以上盘口信息构成综合的盘口信息语言。

比如,主力资金突然出现一笔大卖单,普通散户是否会认为这时候主力要出货?如果你也跟着挂单,那你就上当了。主力资金正好利用这一点,自己用资金迅速吃掉这些卖单,造成有强主力资金进场的姿态,吸引散户买入,帮忙抬升股价,股价短期快速拉升。

另外一边,盘口出现大买挂单时,反而可能要小心,因为主力正是要造就似乎有大资金要买入的姿态,但其实上方卖单是主力资金的真实意图,悄悄地出货,一旦五档盘口下方出现大买单,往往是机构出货的末段行情,可能股价将快速暴跌。

此外,当买卖盘都出现大挂单的时候,往往说明主力资金在对倒,而这种对倒,也需要小心,很可能是主力资金出货的先兆之一。

一般来说,主力资金要深度介入某只股票,一般会经历从建仓到洗盘、拉升出货的整个过程。

20241106173310_2mhxgxfxabu542.jpg

20241106173310_2mhxgxfxabu542.jpg


主力资金由于资金体量大,一般都是通过涨停、跌停等方式,建部分底仓,通常在这一阶段,很难识别究竟是游资性质的短线资金,还是以社保基金等为主的机构中长线资金。

在横盘低量吸筹码阶段,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分时图走势,能够判断出来,主力资金尚在这一只股票里,证明前期介入的资金,并不是短线为主的游资性质资金。

出货和洗盘的区别方面,主力的出货,由于资金体量限制,通常出现在大成交量阶段,没有出现放量下跌,也基本可以判定这是一次洗盘,后续还有大的拉升行情。

无名哥哥

发表于 2025-8-18 23: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计算逻辑是:总收益=择时收益+选股收益-交易成本。

先来理解下两个收益来源:

择时收益是指是在相对的低点买入,相对的高点卖出,代表对时机的精准把握。

(1)、越是小散户亏损的比例越大,而将近90%的散户,市值都低于50万。

(2)、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很难依靠择时盈利,择时只是一种神话。

(3)、账户里的金额越多,选股能力越强。

20241106173310_yiujb0ugb2q543.png

20241106173310_yiujb0ugb2q543.png


无论是大中散户还是小散户,都大概率离不开亏损的命运。也许是因为揭露了残酷的现实,这篇论文昨晚已经从国外网站上撤了下来。其实股票市场本身就是财富资金再度分配的场所,有人赚钱,自然有人亏钱。

那亏钱的为什么总是散户居多?我们暂不分析什么选股能力、专业知识不够等角度,而是从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行为金融学理论来进行分析,炒股亏钱的你可能就会发现这理论说的分明就是你呀。

传统金融学的基本假设即人都是理性的。市场上的任何错误都应该被立即纠正,市场上永远没有套利机会。而行为金融学的基础则是建立在人都是非理性之上,每个人都会恐惧,会贪婪,市场上永远有偏差,而通过分析这些不理性行为,再放大到交易决策上,即可从中牟利。

看过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解释两种学派:有个人惊呼,地上有一百块钱。传统金融学家认为,这不可能,地上不应该有一百元钱的,有的话早就人捡走了;而行为金融学家说,怎么不可能啊。他跑去一看,果然有,开开心心地捡走了100块。

行为金融学有庞大的体系,我们只分享两个相当简略的例子,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翻阅一些行为金融学的书籍,或许能对散户炒股为什么亏钱有更深的体会。

正所谓“天塌砸大家”,许多投资者认为,买一只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比较容易,因为大家都看好它并且买了它,即使股价下跌也没什么。

盈利时,风险厌恶,喜欢落袋为安。亏损时候,偏好风险,希望放手一搏。这种行为就是,投资者倾向于较早卖出盈利5%的股票,而将亏损15%的股票保留在投资组合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散户在没有外界信息的情况下,当在股票上涨了一定幅度之后,会本能地担心是否会有突发变故,而让即将到手的鸭子飞了;而对于持有账目亏损的股票,甚至亏得越多,他对回本的希望也会越发强烈,相信只要持有时间足够长,总有一天会回本。“割肉”两个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心理学里面人类对于损失的强烈规避心理。

不少研究都显示,在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居民的资产组合比较中,目前中国居民在现金及其等价物和房产上的配置比例太高,与之对应,在股票上的配置比例则相当之低,由此折射出未来居民在资产组合中提高股票的配置比例,是大势所趋。

散户如何不亏钱?其实数据上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机构是专业人士的集体智慧,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是强者愈强,他们不断收罗高端人才,越来越专业;而散户在交易手法、信息通道、个股研究、资金量等方面的弱点都很容易就展露在机构的面前,就像散兵游勇对抗现代化海陆空作战集团,只有被收割的份。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优的选择是通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来进行投资,既然不具有选股能力,不如放弃挣扎吧。

华景

发表于 2025-8-18 23: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但可以参考方向

汇率市场不能拿股票的思维来捆绑。一只股票,小的市值不过30亿,几百万的资金,可以做封板。百亿市值的股票,千万资金可以封涨停,过千亿市场的股票,不过10亿的资金则可以封涨停。但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几百万亿,乃至几千万亿,非普通资金能推动。虽然索罗斯狙击英镑、狙击泰铢、狙击港币,但都是在危机关头,短期顺势投机,重来没有左右过一个国家的货币走势。日本在2012年干预日元走势,总花费超过200万亿日元(预估远超过这个数)而且总干预次数不下10次。汇率的走势,完全看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比如最近人民币走强,原因是中国是目前唯一GDP正增长的国家。


20241106173310_rhxkgjd0df3544.png

20241106173310_rhxkgjd0df3544.png


汇率改变的很多措施,除了经济实力影响,如果做一些特别重大的干预,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保密的,只有到了事后才会公布结果。而中国很多的经济学家基本上都是实力很差,虽然拿了国际上很高的文凭和学历,但到了实际运用上,绝大多数都是纸上谈兵,不是看不起,而是国际上的那一套,对中国经济不一定适用。

国际投行,基本面确实有研究比较突出的。但依然控制不了走势。今年黄金ETF持仓量持续高攀,但在3月份的时候,1700下跌至1450大跌,他们依然左右不了这么深幅度下跌。


20241106173311_3uuquwypvy0545.png

20241106173311_3uuquwypvy0545.png


尽管无人能控制,就有了技术面上人人平等的权利。国际ETF资金的布局,则可以给到我们一个大趋势方向的参考。我就经常参考黄金ETF持仓资金来判断方向,持续资金增加,则每次日线级别的下跌,都是大买。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EA之家评论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