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何以知其然?古者尧治,南抚交阯,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逮至其厚爱,黍稷不二①,羹胾不重,饭于土塯,啜于土形②,斗以酌。俯仰周旋威仪之礼,圣王弗为。古者圣王制为衣服之法,曰:“冬服绀緅之衣,轻且暖;夏服絲绤之衣,轻且凊,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日带剑,为刺则入,击则断,旁击而不折,此剑之利也。甲为衣,则轻且利,动则兵且从③,此甲之利也。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利也。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虽上者三公、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④不饰,此舟之利也。
【注释】
① 黍稷不二:饭食不会超过两种。
② “土形”即“土铏”,古代盛羹的瓦器。
③ 动则兵且从:行动既方便又顺心如意。“兵”为“弁”字之误,为“便”字之音借。
④ 津人:摆渡之人。
【翻译】
古代圣王制定关于饮食的法则是:“食物只要能够使人充饥补气,强身健体,耳聪目明,就可以了。而不必去追求美味佳肴,也不必去追求远方异国的珍禽异物一饱口福。”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古时尧帝治理天下,南面安抚到交阯,北面管理到幽都,东西管至日出日落的地方,没有人不心悦诚服的。至于他最喜爱的,饭食不超过两种,肉食有一即可,盛饭的碗是瓦做的,盛水的杯子是泥土烧制的,盛酒的勺子是木头做的,那些俯仰周旋显示排场威仪的礼节,圣王是不会去做。
古代圣王制作衣服的法则是:“冬天穿黑色的衣服,既轻便而又暖和;夏天穿细葛或粗葛布的衣服,既轻便而又凉爽,这就可以了。至于那些只增加人民负担而不给百姓实惠的事,圣王也是决不会干的。
古代圣王因为看到猛禽狡兽残害人民,于是教导百姓带着兵器走路。每日带着剑,用剑刺东西,能把东西刺穿,用剑砍东西,能把东西砍断,受到别的东西的旁击,也不会折断,这就是剑的好处。铠甲则要轻巧便利,行动时方便又顺意,这是甲衣的好处。用车子载得重行得远,乘坐平稳,牵引方便而快速,安稳而不会伤人,便利而能迅速到达,这是车子的好处。古代圣王因为大河宽广而不能渡过,于是制造船桨,能够在水面行驶,也就够了。即使是国家三公、诸侯到了,船桨也不必更换,摆渡人也不必装饰,这是船的好处。
墨子通过圣人对饮食、衣服、兵器、制造船只、节葬等制定的法则来阐述节用的重要性。一切东西只要实用就行,不奢求华丽的外表,这样的结果使一个个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而当时的统治者却正好相反,他们不满足于仅仅追求实用,而想通过华丽的外表来炫耀自己的财富,认为只有这些才能代表自己的身份地位。而这样的结果是劳民伤财,人民不是饿死、冻死,就是过着独身的生活,大量的财富被消耗在无用的东西上。因此,在本篇中,墨子主张一切事物对人民实用的就实行,不实用的就抛弃。 墨子节用篇的主要精神在于先要照顾广大人民的利益,先求人民的生活不饥不寒,然后再说发展国家。他对“暴夺人民衣食之才”的罪恶现象不是默不作声。而是提出了强烈的反抗,但因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生活,他又不得不向贵族阶级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