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墨子 非攻 查看内容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牛马。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原文】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②,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③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牛马。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注释】

① 非攻:意为反对兼并战争。

② 兹甚:更深。兹,通“滋”。

③ “扡”同“拖”,夺取。

【翻译】

现在有这样一个人,进入别人的果园和菜圃,偷摘人家的桃子、李子。大家知道后一定说他的不是,上边当权的如抓到他一定会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盗窃别人家的鸡犬、牲猪,他的不义又超过到别人的果园、菜圃里去偷桃李。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给别人造成的损失更大,他也就更不仁义,他的罪过也就越大。至于进入别人的牛栏马厩内,偷取别人的牛马,他的不仁不义,又超过了盗窃别人鸡犬、牲猪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给别人造成的损害更严重。如果给别人造成的损害越重,那么他的不仁也就越重,罪过也就越重。至于枉杀无辜的人,剥夺别人衣服的人、抢走人家武器的人,他的不义又超过了进入别人的牛栏马厩盗取别人牛马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给别人造成的损害特别严重。如果给别人造成的损害特别严重,那么他的不仁也就特别严重,他的罪恶也就特别重大。遇到这些事,天下的君子都能明辨是非而加以反对,称他为不义。可是现在有大规模地攻伐别人的国家,却不知指责其错误,反而去赞誉他,称之为义。这难道能叫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吗?

墨子生活的时代正是“战国七雄并立”局势形成之前,诸侯激烈兼并的时期。针对战争频仍的社会现实,墨子提出了“非攻”主张。墨子认为,战争是天下的“巨害”,无论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将造成巨大损害,因之既不合于“圣王之道”,也不合于“国家百姓之利”。在文中,他对各种为攻战进行辩护的言论做出了批驳,并进一步将大国对小国的“攻”与有道对无道的“诛”区别开来。 他所提出的“非攻”,表达了当时人民群众的主观要求,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虽然也曾想划分战争的性质—正义与非正义,把以“百姓人民之利”作为正义战争的标准,但他不可能从历史发展上认清什么战争是对“百姓人民有利”的战争。 本篇通过几个简单的事例,逐层深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达他的“非攻”思想: 第一,通过为人所不齿的偷盗行为来比喻不义之战。比如:开篇就用有人进入别人的园圃去偷窃桃李,最后引出攻打别人的国家,得出这是不义之战。 第二,通过“义、仁”来作为衡量战争性质的准则。很多人把攻打别人的国家,叫作“义”,并且赞誉它。

16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