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墨子 尚贤 查看内容

然则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伯鲧,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之郊,乃热照无有及也,帝亦不爱。则此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也。 然则天之所使能者,谁也?曰: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何以知其然也?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鳏寡不盖。德威维威,德明维明。’。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维假于民。”则此言三圣人者,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索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则天乡其德;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故先王之言曰:“此道也,大用之天下则不窕,小用之则不困,修用之则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

【原文】

然则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伯鲧,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之郊,乃热照无有及也,帝亦不爱。则此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也。

然则天之所使能者,谁也?曰: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何以知其然也?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①。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鳏寡不盖。德威维威,德明维明。’。乃名三后②,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维假③于民。”则此言三圣人者,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索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则天乡④其德;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故先王之言曰:“此道也,大用之则不窕⑤,小用之则不困,修用之则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

【注释】

① 有辞有苗:谴责有苗部落。

② 名三后:命令伯夷、大禹、后稷三人。

③ 假:降福,受福。

④ 乡:通“享”
⑤ 窕:不满。

【翻译】

那么,作为君王的亲族由于做不好事而受到惩罚的又有哪些呢?回答说:如从前的伯鳏,是帝颛顼的长子,败坏了颛顼帝的功德,被流放到羽山的郊野,那是终年暗无天日的地方,舜帝一点也不可怜他。这就是与君王有亲但是做不好事,而受到上天惩罚的例子。

那么,上天所能任用的是哪些人呢?回答说:像古代的大禹、后稷、皋陶就是。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先王留下的书籍《吕刑》说过:“尧帝询问百姓所患,百姓都回答有苗部落是最大的祸害。尧帝说:‘各位君主以及在下执事之人,凡是有德之人即可显用,鳏寡之人也没有关系。建立在德上的威严才是真正的威严,建立在德上的明察才是真正的明察。’于是命令伯夷、大禹、后稷三君,为人民办事。伯夷制定典礼,使百姓有法可依;大禹平治水土,为山川命名;后稷指导农业生产,让百姓多收粮食。这三君的成功,有恩于民。”这说的是三位圣人,谨言慎行,深思熟虑,寻求天下不被注意的事情和遗漏的利益,以此来敬奉上天,那么上天享用他们的功德;以此来下施于万民,那么人民将大受其惠,终身受用无穷。所以先王说:“这个就是道,大而用之,无穷无尽,小而用之,不困不顿,长远用之,民受其惠,终身享用不尽。”

上一篇:《周颂》道之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下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则此言圣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以修久也。故圣人之德盖总乎天地者也。今王公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夫无德义,将何以哉?其说将必挟震威强。今王公大人将焉取挟震威强哉?倾者民之死也!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憎屡至。自古及今,未尝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诸侯者也。今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将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后世,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此圣人之厚行也。下一篇: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虽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所以得其赏何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爱之,从而利之,又率天下之万民,以尚尊天、事鬼,爱利万民。是故天鬼赏之,立为天子,以为民父母。万民从而誉之曰“圣王”,至今不已。则此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也。然则富贵为暴,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是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憎之,从而贼之,又率天下之民以诟天侮鬼,贼傲万民。是故天鬼罚之,使身死而为刑戮,子孙离散,室家丧灭,绝无后嗣,万民从而非之曰“暴王”,至今不已。则此富贵为暴,而以得其罚者也。

从“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天下的一些士大夫、君子们,只明白小道理而不懂得大道理,这是为什么?墨子提出这个问题,然后通过事例来说明不要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而应该时时处处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国家利益重于一切。 这篇文章同前两篇文章一样,也是从尚贤的角度来说明治理国家时,贤才的重要性。本篇通过大量的例子来阐述贤才的重要性、重视贤才。贤才未必就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但他们有自己的真才实学。他们能为国家繁荣富强出谋划策,能为了国家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而现今许多王公大臣治理国家、选拔人才时,并不是从贤才入手,而是从亲戚、富贵者、面孔漂亮的人入手,选拔出这样的人才,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贤才的获得不在于出身的卑微,而在于是否有能力处理国家事务。通过舜、伊尹、傅说这三个人的例子来说明地位,卑微者虽不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但只要有才,就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8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