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周颂》道之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①,下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同常。”则此言圣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以修久也。故圣人之德盖总乎者也。今王公大人欲王、正诸侯,夫无德义,将何以哉?其说将必挟震威强。今王公大人将焉取挟震威强哉?倾者民之死也!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憎屡至。自古及今,未尝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诸侯者也。今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将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后世,故②不察尚贤之本也?此圣人之厚行也。
【注释】
① 承:耸立。
② 故:与“胡”同。
【翻译】
《周颂》上说:“圣人的,像天一样崇高,像地一样宽广,昭明天下。像大地一样坚固,像山一样耸立,不开裂、不崩塌;像太阳一样光芒万丈,像月亮一样无比光明,跟天地一样长久。”这说明圣人的彰明博大,坚牢而长久。所以圣人的德行,是能够总括天地的一切美德。现在的王公大人想一统天下,称霸诸侯,如果没有德和义,那将凭借什么呢?他们说将用实力政策对付强硬的对手。现在王公大人怎么能使用威力对付强大的对手呢?这只能带来人民的死亡。人民的生存愿望都是十分强烈的,对死亡却十分厌恶。人民得不到自己所希望的,而常常得到他们所厌恶的。从古到今,还没有人能靠这一统天下、称霸诸侯的。现在的王公大人想一统天下,称霸诸侯,把自己的愿望推行于当代,又名垂于后世,为什么不研究崇尚贤士这一为政的根本呢?这是圣人崇高的德行呀!
从“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天下的一些士大夫、君子们,只明白小道理而不懂得大道理,这是为什么?墨子提出这个问题,然后通过事例来说明不要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而应该时时处处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国家利益重于一切。 这篇文章同前两篇文章一样,也是从尚贤的角度来说明治理国家时,贤才的重要性。本篇通过大量的例子来阐述贤才的重要性、重视贤才。贤才未必就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但他们有自己的真才实学。他们能为国家繁荣富强出谋划策,能为了国家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而现今许多王公大臣治理国家、选拔人才时,并不是从贤才入手,而是从亲戚、富贵者、面孔漂亮的人入手,选拔出这样的人才,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贤才的获得不在于出身的卑微,而在于是否有能力处理国家事务。通过舜、伊尹、傅说这三个人的例子来说明地位,卑微者虽不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但只要有才,就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