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墨子 亲士 查看内容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是故偪臣伤君,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 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暗,远臣则唫,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原文】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①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是故偪臣②伤君,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③之臣,上必有詻詻④之下,分议者延延⑤,而支苟⑥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

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暗,远臣则唫,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之士邪?杀其身而丧。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注释】

① 内:依俞樾校,读“纳”(即“退”的意思)。

② 偪臣:权臣。

③ 弗:通“拂”。违背。

④ 詻(è)詻:同“谔谔”,直言争辩。

⑤ 延延:通“炎炎”。各执一词不退让的样子。

⑥ 支苟:互相谴责。

【翻译】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不是没有安定的居处,而是自己没有一颗安定的心;也不是我个人没有足够的财产,而是自己没有一颗满足的心。”所以君子要自己勤于操劳,做那些难办的事,而让别人承担容易的事;一般人则恰恰相反,常常自己办理容易的事情,而把困难推给别人。君子得志时不改变他们的志向,失意时能深刻反省,即使处于逆境或于平庸的百姓中间,也始终没有怨恨之心,这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自信心的缘故。所以愿意去办那些难办的事情,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没有听说过拈轻怕重的人,可以避免他所厌恶的结果。因此,权臣会危及国君,谄媚的臣下会伤害君长。国君一定要有敢于进谏的臣下,上级一定要有直言进谏的下属,分辩议事,可以激烈争辩,直言无忌,只有如此,才能够保国长存。

大臣如果只看重自己的禄位,而不进谏,国君左右的人都默不作声,地方官员也闭口暗叹,那么百姓的怨恨就会郁结于心。国君身边的那些谄谀奉承之人,好的建议、主张都被他们拦截了,那么国家就危险了。夏桀、商纣不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贤士吗?结果呢?自己被杀而且丧失了天下。因此说:送给他国家重宝,还不如推举贤德的人。

上一篇: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墝埆者其地不育。王者淳泽,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下一篇: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墨子是以兼爱作为自己思想的核心内容,此篇重在尚贤,尚贤是为政之本,所谓尚贤者,也是以兼爱作为其根本的。 此篇名为《亲士》,是《墨子》一书的首篇作品,这正表达了墨家思想的兼爱与尚贤的关系。 明清时期的杨碧川在读《亲士》这篇文章时,曾评论说:“通篇议论国之所以存在于亲士,国之所以亡在于不亲士,此等议论,既吾儒不能易也。”对墨子学说的赞誉溢于言表。 本篇主要通过以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贤君与夏桀、商纣等昏君在对待贤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做比,说明一个国家是否能繁荣昌盛,首要的就是国君是否能任人唯贤,是否善于选拔利用人才,另外,国君要做到亲士用贤,除了那些自任其难的爱士以外,还必须具备宽容、体谅的态度。 “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这句话正好反映了这样一个心理,即“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墨子是通过这句话来说明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交往,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们要切忌不要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失去更多的机会。 一个国君应当做到“亲士”,广泛地吸收各种人才,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他们为国家所用。这样他的国家才能昌盛。这是一个国家的治国之道。

4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