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墨子 亲士 查看内容

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墝埆者其地不育。王者淳泽,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

【原文】

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①,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②,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是故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其直如矢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墝埆④者其地不育。王者淳泽,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

【注释】

① 错:同“厝”,磨刀石。

② 令:驾御,役使。

③ 矢:弓箭。

④ 墝埆(qiāo què):土地坚硬而瘠薄。

【翻译】

现在有五把锥子,其中一把最锋利,而这一把必定最先用坏。有五把刀,其中一把磨得最快,那么这一把必先损坏。所以水最甜的井将最先被吸干,高大结实的树木最容易被砍伐,神灵的宝龟最先被火灼占卦,神异的蛇最先被曝晒求雨。同样,比干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刚正不屈;孟贲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的勇力过人;西施之所以被沉江中,是因为她长得太美丽;吴起之所以被车裂,是因为他的才能太过杰出。可见,这些人罕有不死于他们的过人之处的。所以说:太盛了就难以为继。

所以说,即使是最贤明的君主,也不会爱那些没有功劳的臣子;即使是最慈爱的父亲,也不会喜欢没有能力的儿子。因此,才能不足以胜任其职位的,即使占据了职位也不算这个职位上的人;贤德不足以拥有其爵位的,即使领取那个爵位的俸禄也称不上是这些俸禄的主人。良弓不容易张开,但可以射得很高很远;千里马不容易驾驭,但可以负重致远;好的人才不容易驾驭,但可以使国君受人尊重。因此,长江黄河不抛弃小溪的水来充实自己,因而能够成为大江大河。圣人遇到事情不推辞,办事合乎规律,所以能够成为治理天下的英才。因此,江河里的水,绝不是从同一水源流下的,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不是从一只狐狸腋下集成的。哪有不选择同道的人,而只选择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的道理呢?那不是兼爱天下的君王的原则呀。所以,天地之昭昭,大水之潦潦,大火之燎燎,王德之尧尧,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这样的人才能做千万人的首领。像箭一样直,像磨刀石一样平,那就不足以覆载万物了。所以狭隘的小溪干得快,水浅的川泽枯竭得快,贫瘠的土地不会有好的收成。做君王的,如果他的深恩厚泽被局限在宫墙之内,那么他一定不会造福全国。

墨子是以兼爱作为自己思想的核心内容,此篇重在尚贤,尚贤是为政之本,所谓尚贤者,也是以兼爱作为其根本的。 此篇名为《亲士》,是《墨子》一书的首篇作品,这正表达了墨家思想的兼爱与尚贤的关系。 明清时期的杨碧川在读《亲士》这篇文章时,曾评论说:“通篇议论国之所以存在于亲士,国之所以亡在于不亲士,此等议论,既吾儒不能易也。”对墨子学说的赞誉溢于言表。 本篇主要通过以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贤君与夏桀、商纣等昏君在对待贤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做比,说明一个国家是否能繁荣昌盛,首要的就是国君是否能任人唯贤,是否善于选拔利用人才,另外,国君要做到亲士用贤,除了那些自任其难的爱士以外,还必须具备宽容、体谅的态度。 “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这句话正好反映了这样一个心理,即“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墨子是通过这句话来说明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交往,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们要切忌不要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失去更多的机会。 一个国君应当做到“亲士”,广泛地吸收各种人才,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他们为国家所用。这样他的国家才能昌盛。这是一个国家的治国之道。

4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