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收藏

何谓「六根清净」?

avatar taylor | 497 人阅读 | 0 人评论 | 2017-05-17

「六根清净」我们常常挂在嘴边, 或许也有人知道这是一个来自於佛教的用语。 很多人以为六根清净就好像是指世界很安静, 感觉很舒适。 但是在佛教的观念当中, 六根清净是很高的一个层次, 那么到底什么是六根清净呢?

timg (2).jpg

先从六根说起, 所谓六根就是指眼、 耳、 鼻、 舌、 身、 意六个识根。 就这样说是很难明白的, 那我们要知道用现代的话语说, 佛教看一个人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 包括心理、 生理、 物理。 心理层面就是所谓的六识, 生理也就是六根, 物理方面就是六尘。 六根、 六尘、 六识的形成, 称为十八界, 十八界的三大类, 构成鼎足之势, 相互为用, 缺了一类, 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 因为六尘与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 六尘与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价值, 六根与六识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意识是需要通过感官接触外界, 我们才能感觉到这个世界。 意识、 感官、 世界缺了任何一点, 另外两者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六根说起来很简单, 那就是: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这些都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 眼有视神经, 耳有听神经, 鼻有嗅神经, 舌有味神经, 身有感触神经, 意有脑神经, 这些部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 所以称为六根。

而六根所接触的事物, 则称为六尘, 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 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 耳根所听的声音, 鼻根所嗅的香臭, 舌根所尝的味道, 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 意根思想的称为「法」——那是指的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 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 称为六识。 六识是我们能够了解世纪的关键, 要是我们没有六识, 不过是行尸走肉。 所以, 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 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那么, 为什么要称为六根清净呢。 因为六根是六识的工具, 作善作恶, 固然是出於六识的主张, 但是造成善恶行为的事实, 却是在於六根的作用。 人之所以沉沦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 就是由於六根不曾清净, 自从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 均由六根所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们的六根都会有所贪图, 比如眼根贪色、 耳根贪声、 鼻根贪香、 舌根贪味、 身根贪细滑、 意根贪乐境。 我们的眼睛总是想看美好的事物, 舌头总会贪图美味, 有贪, 也必有□, 贪与□, 是由无明。 这就是「贪、 □、 痴」的三毒交加, 恶多善少, 永无出离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这样说来六根似乎是我们罪恶的根源, 那么如何避免我们六根的贪图呢? 而佛教修持解脱道的工夫, 不外戒、 定、 慧的三学, 慧的主要根源是戒与定, 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 应从身心的两方面著手, 一是修身, 一是修心。 把不好的念头修理掉, 称为修心; 把不好的行为修理掉, 称为修身。 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 持戒的目的是在守护六根, 不让坏事从六个根门之中溜进我们的心田。

一个凡夫, 很难没有妄想。 但是佛教认为在戒律的防卫之下, 六根才能渐渐地清净。 不单单是不犯淫行, 不贪非分之财, 不介入人我是非, 更多的是不再贪逐於物境的受用。 不论是看、 听、 嗅、 吃、 穿, 都不会作无谓的贪取, 这样才是所谓的六根清净。

说得明白一些, 所谓六根清净, 是指我们的生理官能, 能够排除物欲, 从而保持心底净洁, 这也就是所谓的一尘不染。 这绝不是等闲的工夫所能办到的事, 但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

最后将六识、 六根、 六尘的名目, 抄录如下:

一、 眼、 耳、 鼻、 舌、 身、 意--六识。

二、 眼、 耳、 鼻、 舌、 身、 意--六根。

三、 色、 声、 香、 味、 触、 法--六尘。

""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EA之家评论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