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收藏

廉洁为何叫「两袖清风」?

avatar taylor | 635 人阅读 | 0 人评论 | 2017-05-16

古时人们说官吏廉洁, 往往用「两袖清风」形容。 现代常借用「两袖清风」来赞扬廉洁奉公的干部, 「两袖清风」与「廉洁」有什么联系呢?

timg (2).jpg

古人穿的衣服, 不像我们现代人穿的衣服有口袋。 平民百姓的衣襟向右掩, 在腰间束带, 隋身携带的散碎东西可揣在怀里。 官员则穿长衫, 袖子特别宽大, 便於放些银两、 诗词文章等。 我们现在说贪官污吏把受贿的钱财放进自己的衣袋里, 古代的贪官污吏却是把受贿的钱财放进自己的衣袖里。 倘若官吏廉洁, 没有贪赃枉法受贿, 衣袖当然是空的, 只有「清风」, 所以「两袖清风」就成为表官员廉洁的借用语了。

而「两袖清风」这个成语从何而起呢? 这就不得不提明朝一代忠臣于谦,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 他二十四岁中进士, 不久就担任监察御史。 明宣宗很赏识他的才能, 破格提升他为河南、 山西巡抚。 尽管身居高官, 他过的生活非常俭朴, 吃住都十分简单。

明宣宗去世以后, 九岁的太子继位, 史称明英宗。 因皇帝年幼, 宦官王振专权。 他勾结内外官僚作威作福, 大臣都叫他为「翁父」。 于谦看不惯他专擅朝政, 从不逢迎他。 为此, 王振对於谦非常忌恨。 当时外省官员进京朝见皇帝或办事, 都要贿赂朝中权贵, 否则寸步难行。 于谦在担任巡抚从外地回京时, 他的幕僚建议他买些蘑菇、 绢帕、 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孝敬权贵。 于谦不这样做, 他甩了甩两只宽大的袖管, 说: 「我就带两袖清风! 」

回到家里, 于谦就写了一首题为《入京》七绝诗。 他在诗中写道: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EA之家评论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