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收藏

「以茶代酒」从何而来?

avatar taylor | 402 人阅读 | 0 人评论 | 2017-05-12

每当宴席上有不胜酒力的人, 但又不想有失主人的一番心意, 往往就会以茶代酒。 以尽礼数, 既推辞摆脱了饮酒, 又不失礼节, 而且极富雅意。 酒和茶都是历史悠久的饮品, 而它们都是宴席常客。 而以茶代酒的做法原来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timg (2).jpg

而公元252年, 孙权病死, 其子孙亮继位, 可惜后宫政变, 孙亮之兄孙休上台。 到孙休临终时, 遗诏儿子继位, 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 辅佐幼主。 岂知孙休尸骨未寒, 两位「顾命大臣」嫌孙休儿子太小, 改立23岁的「长君」孙皓为帝。

孙皓初登王位, 抚恤民情、 开仓赈贫, 深受爱戴。 当时人们都把他称为明主。 但一段时间后, 治国有成、 志得意满的孙皓便显露出鲁莽暴躁、 骄傲自满、 迷信以及好酒色的一面。 既然好酒, 少不免摆酒设宴。 但孙皓还要群臣作陪, 每设酒宴, 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每人以七升为限。 不管会饮酒与否, 每饮必要碰杯, 每杯定要见底。 又孙皓是个残暴的人, 手段可谓毒辣。 甚至自己的家人也不放过。 群臣皆畏惧於他, 所以每次席间, 一片狼藉, 群臣醉卧地上, 丑态百出。

但其中有个人叫韦曜, 酒量只有二升。 韦曜, 原名韦昭, 陈寿为了避晋武帝之父司马昭的违, 所以改为韦曜。 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 以博学多闻而为孙皓所器重。 其因地位相当特殊, 故此孙皓对韦曜也格外照顾。 早知韦曜不胜酒力, 就在杯里暗中换上清茶, 韦曜也心领神会, 故意高举酒杯, 「以茶代酒」干杯, 就这样不至於醉酒而失态。

《吴志·韦曜传》记载: 「孙皓饮缌臣酒, 率以七升为限, 曜饮不过二升, 或为裁减, 或赐茶茗以当酒。 」

虽然孙皓其人是为暴君, 但是并不代表他每件事都是如此的坏, 这件事就反映了他的另一面。 而以茶代酒这个习俗也流传到现在。

""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EA之家评论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