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投资特别是股票的时候,经常被说教,说什么价值投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可能不是收益最高的方法,但一定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还有,从短期看市场是公司的投票机,长期来看市场是公司的称重机……这些从逻辑上说,正确得让你无法反驳。
因为,股票代表公司的一部分股权,只要公司的利润稳定增长,股价一定会跟随着增长的,相反地,利润平稳或者下滑,股价长期也会趋于一致。利润就是股价的锚,可以偏,但是不能偏的太离谱,总有一种力量让价值回归。
就拿深圳的上市公司来说吧,这是两只从深圳本地成长起来的蓝筹股。
平安银行:1991上市,上市以来利润从1991年1.127亿扩张到2018年末的248亿,增长220倍;股价由1991年末的52元(后复权)增长到目前的800元,增长15倍。万科:1991年上市,利润由1992年1.534亿飙升到2018年末的337.7亿,增长219倍;股价由1991年末的37元(后复权)增长到目前的2800元,增长75倍。考虑到增发和估值的降低等影响,股价基本可以反映这些公司利润的增长。更不要说价值投资的头牌贵州茅台了。
这样来看,在A股价值投资理念的确适用。能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取决于对公司价值的判断能力和等待低估值机会的耐心。
不过,这实际上也是幸存者偏差的功劳,因为样本特殊了点。真要极端一点,你就选择中国石油吧,从上市初期的40多块,变成现在的4块多,这样一来差距就显现了。
实际上真要客观的看,你可以看一下详细的统计数据。现实就是,A股小盘股的盈利质量堪比大盘股,两者统计上并无显著的差异。
20241106173332_ot4fu1uaonu571.png
以2005年开始编制的中证500指数来看,在剔除银行与其他资本密集型行业之后,以经营性现金流与净利润之比来衡量盈利质量,中证500小盘股指数的盈利质量与大盘股相当。
20241106173333_yxwvutlzbvx572.png
但在股价表现上,期间,中证500小盘股指数累积回报已经超过了上证50大盘股指数的两到三倍。
所以说,价值投资在A股从来就没奏效过,这也没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