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空仓
“如果你学会了经常空仓,那么你大概率可以活下去,或者你可以活的久一点。”
主动空仓,主动减低频率,真的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这确实是一个老前辈的经验之谈。
怎么理解这句话?
简单讲,空仓这招是应对自己,不是应对市场。
交易的本质是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契合客观波动,所以交易有三个环节,“自己,”“客观波动”“自己和客观波动的互动方式”。
很多人讲空仓没用,这是站是市场“客观波动”的角度来看空仓。
无论你是否空仓,市场该怎么走还会怎么走。那么你需要的是了解客观波动,去契合客观波动,客观波动叫你空仓,你就空仓,叫你进场,你就进场。从这个角度看,空仓的重要作用并不大,没能上升到生死存亡的作用。
然而我讲空仓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空仓
人的脑袋它的运算能力有限,每个人的脑袋运算能力也不同。
一旦运算超过脑袋的负荷,浅意识的理性会消失,人的行为会由潜意识接管。
我们的浅意识会谋划,会思考长远利益,而我们的潜意识天然的会倾向于短期利益,目光短浅。
20241106223723_obx1na1xtse2594.png
当我们理性失去的时候,我们难以跟上客观波动的节奏。受本能的驱使,情绪高涨,非常专注,只盯着短期涨跌,迷失在市场的上上下下波动里(修炼出来交易本能的人是例外)。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结束这种状态,否则行为完全混乱,大亏是大概率的事。
空仓就是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
所以我讲空仓是应对自己。
只有先控制住自己,你才能在客观波动的河流中随心畅游,否则你会在客观波动的波涛里浮浮沉沉,身不由己,最后淹死在客观波动里。
回答里有个评论讲的很好。
20241106223724_2iw3d11somh2595.png
确实如此,不顺的时候,需要停一停,让自己重新找到契合客观波动的节奏。
它的好处,讲太多也没啥用,需要践行并体悟。使用这招的时候,一般在下面几种情况:
一是交易频繁的时候,通常这个时候交易不顺,接连几次都抓不住,频繁小亏,或者抓来抓去都是不亏不赚。这个时候使用这个方法。一般来说,没几个人能在这种情况下使出这招,因为怕空仓就错过了。
二是大赚一笔的时候。通常大赚了之后,不肯空仓,后面基本上会把前面赚的利润给吐出去。
三,大进攻的时候空仓,为一场大战做准备。
“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四是大亏一次的时候。这个是还没入门的人需要的。加了我微信的朋友,有几个亏大了问我怎么办,我就开了这个空仓的药方,无一人做到。
20241106223724_s1vsrokh0yp2596.png
20241106223724_nfh1nb3wpv42597.png
20241106223725_1owymszofpb2598.png
20241106223725_zjxnwuim4nn2599.png
20241106223726_k2zv0r1krkz2600.png
20241106223726_m5m20yoau4l2601.png
20241106223727_yd3hvo00mro2602.png
20241106223727_wvzbqlbpb5n2603.png
20241106223728_jnev2oy34s12604.png
20241106223728_mhq3x4aboxn2605.png
空仓这一招,你顺的时候,你是感觉不到它 的好,只有不顺的时候,才感觉它的贵重。这一招主要是作为防守用的。
虽然我讲了空仓的好处,但是我敢肯定没几个人会去使用。
当然路很多条,不用学会空仓的路也有。
如果和我同路,学会空仓,交易水平至少会达到或者接近不败阶段。也就是问题所讲的“大概率可以活下去,或者可以活久一点”
20200412后续
刚才询问是否可以引用对话,得到他的近况
20241106223729_zm1grlny0bl2606.png
20200419后续
20241106223729_smvmyduj1uk2607.png
今天得到后续,我相信他已经度过交易的初始关了。这和我当初度过初始关的时候认识差不多,
“交易没学会,有多少钱就会亏多少钱,交易如果学会了,小钱也能迅速壮大”
他感谢我,是我的话让幡然醒悟吗?其实并不是,是他自己认识到了。
假设他没有运气,现在负债更多,他还能有今天的认识吗?我认为不会。
树欲静而风不止,想静下来,但是债务的焦虑激发的本能,驱使继续在市场里赌博。
这是千万年来,人类的应对危机所沉淀出来的潜意识思维模式,
唯有理性的浅意识回归,才能有一点抗衡之力
从他的案例里,是否对这句话有更多的感悟:
如果学会空仓,“大概率活下来,或者活的更久”
人在思路混乱的时候,就像一碗浑浊的水,你需要把这碗水静静的放置一段时间,然后浑浊的水就开始沉淀,慢慢的就变清了。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佛家讲明心见性
空仓即是一个到达“静”的手段,只有到达了“静”,人才能看清自己,看清客观波动。
它是一个极佳的,“自己”和“客观波动”相处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