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评论

0收藏

读万卷书真的能让自己交易成功吗?

 

avatar 邵悦华 | 196 人阅读 | 20 人评论 | 2025-08-18

虽然我也出版过两本《交易密码》,也自认为干货满满很有价值,但交易者读了市场上各种交易相关书籍,真正能在交易上成功的人却又是极少数。欢迎大家一起来聊聊对于这个问题你的观点和经验。



20241106220158_54gx32ejlmv2076.jpg

20241106220158_54gx32ejlmv2076.jpg


""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评论|共 20 个

禅心汇交易

发表于 2025-8-18 23: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在学生时代是否有过这种经历:班上某些同学每天很努力的学习,期末考试时,大家以为是王者,结果成绩一出非常一般。而有的同学平时看起来学习并不那么刻苦,但成绩一出惊艳四座。两者最大的差别并不在于努力与否,而是学习方式不同。

交易学习也一样,选择学习的方式或许更重要。有的交易者学习几年依然还在持续亏损,有的交易者学习2年就具备了基本的稳定盈利能力。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除了努力程度外,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方法不同。

今天我就带大家盘点一下交易学习最主要的五种方式:第一种:读万卷书

不少交易者立志要在交易上有所建树,于是买来大量的交易书籍,走“读万卷书”的路。

读万卷书能够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通常情况下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在交易学习中一开始就“读万卷书”或许是危险的。

为什么是危险的?一是因为初入市场的交易者分辨能力较差,交易书籍良莠不齐,一旦被错误的理念所主导,一开始便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二是因为万卷书带来的理念、认知、系统非常复杂和丰富,有些理念和认知还会存在冲突,这会给学习者带来持久的困扰。第二种:行万里路(实战)

一些交易者认为交易学习看一两本基础书就行,关键是要有实战经验。

为了丰富实战经验,他们允许自己在交易中犯错,并不断的总结亏损的原因和盈利的经验。

采用以实战为核心积累经验的“行万里路”方式看似很好,但很多交易学习者采用此方式,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亏损不说还依然找不到成功的方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交易初学者的实战是在没有正确理念、规范系统指导下进行的,简单说就是乱操作一通,这种胡乱操作根本不能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教训。第三种:阅人无数(吸收他人经验教训)

不少交易者会发现自己胡乱一通操作,根本得不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教训,而且还会造成持续亏损——成本太高。

于是开始研究他人失败的教训及成功的经验。比如和身边的好朋友探讨交流、关注若干交易公众号看其他交易者的故事、读交易作手传记等等。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较为系统的总结出有益经验教训,但对于自己的实战效果可能不会有太大帮助。

一是因为别人的经验教训自己没有亲身经历,理解会有偏差或者不深刻。二是这种阅人式学习方式和实战脱节,可能陷入纸上谈兵,说的头头是道,交易则就一塌糊涂。第四种:高人指路

交易学习需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很多交易者从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因为方向错了、路走偏了。

不少交易者会努力尽可能地去找一些交易能手,并让交易能手用自己的成功经验为自己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很多交易能手也确实很坦诚地为你指出交易成功的方向。比如有的交易者会告诉你要顺势而为、要轻仓、要止损。这些都是正确的理念,沿着这个方向如果你能走通也就必然能成功。

?

第五种:高人带路

高人带路可以说是最佳的捷径,但这需要初学交易者足够幸运,因为很难遇到愿意为初学者带路的“高人”。

高人带路不仅会为你指出正确的交易方向,还会领着你一步一步走路,让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看一个一个的坑,然后告诉你这个坑是什么,以后怎么规避。

高人带着你在一两个完整的市场周期内告诉你正确的理念、合适的交易系统、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如何控制风险、如何在市场环境好时盈利、在环境不佳时保持前期利润。

以上我们介绍了五种学习方式,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高人带路。

希望大家都能有幸遇到愿为自己带路的高人,然后在高人的带领下去读书、行路、阅人。?

但很多交易能手比初学者的段位高太多,差的不是一两步。初学者听的时候感觉很明白,但回到自己的交易中却有很茫然,不知道这些理念如何具体执行。虽有高人指路但依然只看到成功的大洋彼岸,却不知道如何渡过中间的海峡。

汇海游侠

发表于 2025-8-18 23: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万卷书是必要条件,不是绝对条件和所有条件。

正确的说法是,让自己交易成功有哪些重要条件呢,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操盘试炼,修炼身心,如果没有破产,早晚有一天能够走出稳定盈利之道。

?我是从去年开始几乎每个月都开始盈利了,目前也做到了稳定的盈利。所以略有资格讲一讲我感兴趣的话题。

一开始做交易是非常喜欢看书的,因为书里有很多的技能方法,各种流派的方法,指标类的,数学类的,形态类的,价格行为分析的等等。一边看书,一边要去市场交易实践,自己会悟出和验证哪些方法需要改进的,哪些是不能用的,哪些是要保留的。这种经验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

后来我看了很多书,我总结华尔街的部分书可以看看,国内的也是仿制华尔街经典,或者叫衍生技术。我一般会认真看获得交易结果的作者写的书,要有历史交割单,观点,思路,关键词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看书和实践对我的思维方式影响是最大的。首先不再使用线性思维和基础逻辑思维,比如一定所有人都要爆仓以后,才会走上稳定盈利之路,这样看似大概率正确的逻辑。比如高盛的交易员一开始就会赚钱,然后去上班就还是赚钱的。我判断事情和下决定的依据是根据当时的条件,试错的结果来判断的,并且夹杂其他的可能复杂的的干扰因素。

比如总有人喜欢问,老师,今天晚上你看空吗,看到哪里?这样的话我就很无语,不知道怎么回答。换我以前,我会说我个人看空,因为上方有阻力,卖压较大,趋势也是空头的,所以下跌会跌至前低附近。换我现在,我会说,目前市场情绪是看空的,美盘还没有开盘,看美盘开盘后,交易员如何影响市场,观察阻力位的价格变化,到时候再具体判断短期的价格走势。到达阻力位,我们也不做判断,而是观察在阻力位的时间,成交量,波动率高低情况再做决定。同时也要注意后面马上出现的数据情况等等。

看书,实践,能够最真实的把主观思维和客观事实做一个很好的整合,也就是盘感。

有了盘感,技术,资金曲线管理能力,距离稳定盈利就不远了。?

小叶

发表于 2025-8-18 23: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什么这么说呢?翻译成白话就是读书顶个鸟用,实战才能出真知。

关于读书,马云曾经说过,有两种人不太容易成功,一种是读书太少的人,一种是读书太多的人。

结合以上两点,第一种读万卷书,其实就是马云所谓的读书太多的一类人,那么就针对这两类人为什么能成功,做一下简析。

20241106220158_oagef2ctbgt2077.png

20241106220158_oagef2ctbgt2077.png


首先,毫无疑问,干任何事情,读书太少的人不容易成功。

为什么呢?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汇总,是人类各领域经验的结晶。所以,无论从政、经商、做学问、搞艺术等等,都可以凭借读书获取现成的经验、要领、法则等等。

做任何事情,读书并且能用书的人,就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然站得高,看得远,实力优于他人,所以容易占得先机,容易成功。

而且,书本是每个人打开新事物大门的钥匙,同时也是加深对事物认知的过程,加入你只看一本《日本蜡烛图》就想了解交易以及交易背后的逻辑,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来讲,读书太少,缺乏对市场的认知,因此才不容易取得成功。

20241106220159_nm1bhwklzag2078.png

20241106220159_nm1bhwklzag2078.png


其次,读书太多的人也不容易成功,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读书太死,不能学以致用。有些人也读了很多书,但是由于思维或方法不当,死板教条,不能在实际运用上发力,当然也不能成功。纸上谈兵的典故,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赵括的失败就是因为学不能致用。

在外汇市场上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知道单针探顶的形态,预示着行情可能发生反转,但是行情却未必如你所愿,最终还是要看时间周期和趋势的。外汇市场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所以说,读书多了,对一个交易者来讲肯定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如果不能为自己的交易系统起到锦上添花的书籍,读多了反而会成为一个累赘,甚至会打乱自己的原有交易系统。

20241106220159_o05ryppeyk22079.png

20241106220159_o05ryppeyk22079.png


总之,读书是进入金融市场的敲门砖,读太多书,反而会影响自己交易系统的搭建,反而不利于交易,所以一定要学以致用,取精华其糟粕才能辅助自己成功。

百合望秋水

发表于 2025-8-18 23: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确认的是,读万卷书和交易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举个例子,虽然我跟酒店的大厨在一个菜市场买菜,但是“同一个菜市场”却无法让我成为大厨。成功的交易者就算没读万卷书,也至少是博学广闻的。不光是做交易,任何行业的成功者到最后都会成为本行业的专家,甚至是横跨多个行业的专家。用郭德纲的话说,艺人拼到最后就是拼文化了。普通交易者读书只读交易书,读交易书只读技术类,恨不得翻开扉页就能看到神功秘籍,?功利性太强,就是为了学一门能快速、暴利的赚钱的法门,我之前还见过一个XX问题叫做“直说吧,读什么书能赚钱?”问这个问题的家伙可谓憨态可掬。还有很多人学个一知半解就急不可耐的去尝试,稍受挫折又开始觉得这方法不行,这书买亏了,遂束之高阁。很多交易新手读书就像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最后连书名都快忘记了。

?我为了学习交易而读书的过程就像画圈圈,越画越大。最开始也是读交易技术类的书籍,比如《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日本蜡烛图技术》等等。还记读这些书的时候,我对书中频频出现的“交易系统”一词迷惑不解,所以后来我把圈圈画到了交易系统书籍,比如《交易圣经》、《海龟交易法则》等等。研究完了之后还是亏损,于是我的圈圈又画到了系统书中所讲的交易策略类书籍,比如《五分钟动量交易系统》、《日内交易策略:谷物期货交易实战指南》、《短线交易秘诀》之类的。然后圈圈又画到了交易心理领域、成功交易大师的自传类领域等等。等到我发现交易书已经看无可看了之后,又开始把眼光放在金融学经济学领域,什么国富论、凯恩斯主义、行为经济学巴拉巴拉的。我为了交易而看的书虽然没有万卷,几百斤总有的,卖废品的话够吃一顿烧烤的。

然而,我说然而,我该亏还是亏,该爆还是爆,重仓扛单的毛病还是改不掉。大约在去年的时候,我偶然间读了“缠中论禅”的博客,一发不可收拾,我把他博客上所有的文章都复制下来,用word编辑好格式,逐字逐句的阅读了他总共两千多篇博文,尤其是“读论语”和“教打坐”两个系列给我感触很大,几乎是颠覆世界观的存在。我自己也学佛参禅,以前很多朦朦胧胧的概念和思想通过他的文字突然明晰起来了,虽然我不认同他在佛学上的悟解,但是他对禅理的应用也能算的上是“圆融无碍”了,以佛学的高度去理解世间一切学问,包括交易,都是游刃有余的。他的108课是大众最推崇的,我反而看的不多,只捡了几个重要的概念研究了一下。108课本名《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主要体现了作者对交易的哲学思考,很多人却把它当做技术书来学习,难怪学不会。

?艺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武林高手拼到最后拼的是内功,交易拼到最后拼的是哲学。哲学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你对万事万物的看法,是你脑回路里独特的逻辑。为什么流传许久的交易方法到你手里就不管用了?因为你的观念不对,拿着大炮当刺刀使。所以我现在读书,随心所欲,想读什么读什么,无论什么书籍都能够给我有关交易的启发。比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黑暗森林》中讲,三颗球体依靠万有引力相互运动的轨迹在数学上没有解析解,这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科学概念,也不新鲜,我却由此发现所谓“科学”也有它的短板,并非万能的。引申到交易领域,我发现所谓的“技术分析”其实一点都不技术,它们根本没有严谨的罗辑关系,最多只能算作一些样本统计结果,而且是基于小样本的。所有的交易技术标本都是可以被后续行情破坏的,所以它们才是果,行情才是因,普通交易者颠倒因果,只能沉沦于市场的苦海中不可超脱。同样,关于求解三体运动所使用的“递进式计算”法,让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趋势追踪”。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交易不但要读万卷书,而且要广读书,读好书,只有开阔视野、开放大脑、开启悟性,你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交易。

夏水流萤

发表于 2025-8-18 23: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万卷书并不能让自己交易成功。交易成功是结果,是实践过后的事实。而读书仅仅是完成这个结果的一条路,但不是唯一的路。

只能说读万卷书能是增加你成功的概率,并不是一定能成功,而且还需要分什么样的书。

首先,我认为要明白读书的意义何在。交易者读书无非是想通过书本上的知识,窥探交易市场的奥秘。妄想通过书籍的力量,发现一种类似于神奇指标的工具,可以帮助自己成功。但是,如果你涉猎的相关书籍越多,你就会发现交易远没有这么简单,市场上根本就不存在着这样的书籍。

其次,读书,只是用自己的时间去体会作者的交易旅程。不管书籍作者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或交易经历,这终究还是别人的故事。通过研读故事主角的交易经历,规避交易过程中可能会犯错的交易难题。借他人的交易经验,成就自己的交易人生。

第三,读书,学习和筛选。刚进入市场的我们,基本都是会以技术类的书籍为主,只要是新的技术分析都会去学习。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这类书对你的交易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从而放弃了该类书籍的学习,转换成另一个领域书籍去学习,循环往复。在这么一个过程中,你就会去筛选,什么样的书是有用的,什么样的书是没有用的。形成自己的看书逻辑,下次就不会盲目的去从众的看书,而是会有选择性的看书。如果,你没有海量的涉及书本,根本就不会知道,什么样的书是有用的。

第四,交易。它终究还是需要实践的,检验书本中知识是否合适你自己的唯一标准。能不能适合你自己,这个并不是由看书多少来决定的,而是由你的实际交易来决定的。交易结果是不会有假的。

最后,你需要明白的是,书只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途径而不是唯一途径。交易和读书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潇丶雲

发表于 2025-8-18 23: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成功,世上就没有这个简单的公式。交易上面的成功怎么定义呢,你今天赚钱了后天又赚了,或者今年的收益跑赢大盘,这算不算成功?巴菲特这种投资大佬当然是成功,但普通人做不到巴老爷子那位置就不是成功了吗?

你既然都出过交易专著了,想必对交易也有了很深的认识,既然如此,为何还会发出这样的疑惑呢?很简单,读万卷书肯定有用啊,有谁是目不识丁坐拥亿万财富的呢。

就说巴菲特的投资搭档芒格吧,实际上你要说巴菲特是股神,那么说这个军功章的一半是芒格夺得的也不过分。

20241106220200_q5ot4xbon0c2080.jpg

20241106220200_q5ot4xbon0c2080.jpg


芒格知识渊博,从小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读书,总是问为什么。他在密歇根大学攻读应用数学,后来去了科学家辈出的加州理工学院,读热力学和气象学,之后又进入哈佛大学读法学。1948年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芒格直接到了加州法院当一名律师。但这律师没当几年,他就开始尝试投资一些证券和商业项目,直到后来涉足的房地产投资。

转折发生在他34岁的时候。芒格遇到了比他小5岁的巴菲特。特别奇怪,两人简直是天造的一对儿,都是从奥马哈的一个小城里面长大,性格也极其相像,多思、善辩、阅读广泛。两人就此结成了一生的朋友,并一起搭档,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投资公司和投资历史。

巴菲特是这么评价的:芒格的思想和视野,让他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金钱得以更加丰厚,人生得以更加丰富。

现在流传的经典语录里,芒格就说:“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离开这里以后,你们还得继续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

就像芒格一样,真正做价投的人,要想搞懂吃透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读上万卷书算是基本要求了。

Reborn

发表于 2025-8-18 23: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万卷书可能不会让你交易成功,但不读万卷书,是一定不会交易成功的。

我自己是以基本面分析为主的,就结合基本面来说说。

这次就以美元为切入点,谈谈在基本面的分析中,存在着的盲点。

说美元是整个货币市场的心脏,应该没人反对。那美元的心脏是什么?估计不少人答不上来。

美元的心脏,是美国的5大货币市场,即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定期存单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和欧洲美元市场。美元想要流向全世界,就得靠这5个市场。美联储跟这5个市场关系最紧密,钱从美联储流到这5个市场,然后再流向全世界。可以说美国的5个货币市场就是美元流经世界的管道。

我们常说美元荒。美元荒是什么?那就是全世界都缺美元。要知道的是,美元荒也分为慢性美元荒和急性美元荒。前者简而言之主要是由供求关系所致,也就是供不应求。而后者,则有多重可能。其中一种可能便是美国的5大货币市场出现问题,也就是美元对外输出的管道被堵。

去年3月份就是最好的例子。3-4月美联储印了不少钱,但为什么还是出现美元荒了呢?就是因为这5个市场出了问题。所以它是美元的心脏。

第二个盲点是什么?不知道海外美元跟美国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比如商业票据的利率,直接影响伦敦的美元拆借利率,也就是LIBOR利率。

第三个盲点,不知道海外美元跟外汇市场之间的关系。比如外汇掉期是美元短期融资的主要工具,没有外汇掉期,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怎么获得美元?上哪去获得美元?当然,可以到伦敦去拆借,找一家美国银行借,找一家英国银行借,这是一种方式,但这个成本偏高。对于一个在日本或者中国的企业公司来说,用人民币或者日元做抵押去交换美元,成本才是最低。

第四个盲点,不知道外汇市场和海外美元计价资产之间的关系。为什么需要一个庞大的外汇市场?每个国家包括官方所谓的主权财富基金,都持有成千上万亿美元资产,全世界加在一起这规模就更大,几十万亿。这么多美元计价资产和负债,主要依靠外汇市场中的外汇掉期来提供短期的资金拆借。没有这个资金拆借,资金流就会断,美元和资产负债都维持不住,都得完蛋。

因此只能通过外汇掉期获得短期的美元融资。外汇掉期市场融资又从哪来?那些美元又从哪来?通过伦敦联系到欧洲美元市场,然后再通过欧洲美元市场又联系到美国的5大货币市场。这其中的逻辑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不把它看明白,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

第五个盲点,不知道从美联储到美国的货币市场,再到海外美元市场,再到外汇市场,再到美元资产,这5个链条中间的逻辑框架。

比如国债基差策略,一旦失败,懂行的看到这个消息,会感觉天塌了;而不懂的人完全没有反应。为什么?拿去年3月份来说,如果这个策略失败了,这将涉及到几万亿美元的对冲基金都会玩完,都会大规模解杠杆。

解杠杆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导致美国的回购市场被冻结,导致商业票据市场的钱被抽光,然后影响扩大,比如导致日本的养老基金在日本获不到美元。因为给它提供美元的日本银行没有办法在美国的货币市场上进行融资,而美国养老基金又把手中持有的日元换成了人民币,投资了中国的债券市场。

所以根本不知道看到某一家对冲基金失败的时候,会影响中国的债券投资,因为它要解杠杆就一定会抛大规模的抛中国资产,不管是股票还是债券,它得撤。

往回撤的过程中又涉及到要把外币换成日元,再把日元换成美元,所以一定会引起日元的紧缩,日元枯竭了,同时日元再换成美元,又导致美元枯竭。最后又发生一场全球的美元荒。

这才是正确的基本面分析推理逻辑。而不是直接从原因跳到结果。比如今年3-4月美联储大规模印钱。一般人一看到消息,完了,印了1.5万亿美元,美元肯定弱爆了。结果呢?3-4月美元弱吗?跌倒是跌了一波,但能说弱吗?3-4月是美联储印钱最凶的时候,美指却很强。解释一下?

一些所谓的专家或者老师,经常大谈特谈基本面,比如日本经济基本面,中国经济基本面,说我们的汇率如何如何,或者是贸易顺差还是逆差,我们不断在顺差,所以我们的汇率如何或者国际收支平衡,你看中国资本账户还有金融账户,我们都是双顺差如何如何。都是一些高大上,但同时又假大空的东西。对于真实理解发生的实时的外汇交易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

举个简单例子,去年5月27号人民币贬值到7.19,这个事情怎么解释?中国基本面已经恢复了,当时中国已经复工了,是全世界最早的,而且是控制疫情最好的。

同时双顺差,还有国际收支,这些都是正常的。为什么在5月27号人民币会贬到7.13呢?这种假大空的理论能解释吗?它对于解释实时发生的市场基本无用也基本无效。

真正需要理解的是当时全世界的美元环流机制出了什么问题,卡在哪了?实际上中国出现这样的贬值跟日元有关。但是一般人就想不到这边去,我们不仅要知道结论,同时更应该知道整个的过程。因为有了这套体系之后,才能自己思考,而不是听别人瞎分析。

基本面的分析中,变数最大的是过程。有些人可能觉得一些相关数据很难拿到。我觉得想的有点远,先把传到过程或者逻辑搞清楚再说。不然拿到数据也不会用。

基本面的分析不是一拍脑门的凭感觉,也不是从原因直接跳到结果,忽略中间的过程。而是基于大量数据下的合理分析和推理。特别是传到过程的推理。

若果连一些最基本的逻辑都不知道,还怎么去分析基本面呢?

以上是出于基本面给出的回答,我相信,技术面也是如此,即需要通过阅读来把书本上的东西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但能说读书了,学些了,交易就一定成功吗?没人敢保证,因为交易还是一个行动的过程,需要多个因素齐头并进,没有明显的短板才能够获得成功。所以读万卷书可能不会让你交易成功,但不读万卷书,是一定不会交易成功的。

内涵段子TV

发表于 2025-8-18 23: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笔者认为读万卷书并不能让你成功交易

首先我们要弄懂本质是什么?成功也好,交易也罢。

成功是什么?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交易员,有时候得明白一些道理“这个世界上有些道理就是为了成为“道理”而为道理”。就好像刚才我说的这句话那样。

引用鲁迅先生的话:世上本无路,只是人走多了才有路。

既然一开始就没有成功,那么何来成功这一说辞呢?因此生而为人一开始就已经走在修心的路上!

成功被赋予各种各样的说辞,只是在大千世界下人们逐渐形成用金钱衡量成功的想法。也就是说成功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在面对同一件事同一个结果下,不同人对待成功的想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成功交易多数人是以正确开单作为结果,那么也有一部分人肯定以错误开单后得到修正而感到成功!

交易是什么?

交易在很多很多的交易者的脑海里只是一个名词。

无论是读“文章””,看“视频”,品“文字”,大家接触的交易都是把客观现象赋予图文表达的东西。

可是我想说,交易是一个动名词。

一味地去听,去看,去想并没有赋予行动,那么你的交易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名词。它没有活力,没有动力。如同一潭死水那样。

所以,交易本身就包含了动词和名词两种形式。成功交易至少就要达到“懂交易”与“会交易”

只懂不会,是不会成功交易的。

只会不懂,只是一个死板的交易者,没办法在市场上存活下来。

所以既要“懂”有要“会”自然就要做到“知行合一

万卷书?

都0202年了,不会还有人觉得自己不是每天都在读书吧?

想想你每天看的公众号,一段小视频,一篇小文章。你每时每刻都在接受信息都在“读万卷书”

那么既然都在读书,是不是都“成功”?答案就不用我去点了吧。

最近笔者在跟一名大一学新生谈规划的时候,我建议过他,多去图书馆多读书,这并不会让你成为很牛逼的人,但是至少可以让你不要那么浮躁。

人每时每刻都会接触到“万卷书”,只是这本书该怎么读,读什么才是问题的关键。

因此:

读万卷书,我们每时每刻甚至有的人通宵达旦的在接触。可是它并不会让你成功!就算你找对了书,不知道该怎么读,那也是等于修炼“葵花宝典”的时候没有“自G”浪费时间,当你学会怎么读书,找对了书。不去实践真理,其结果不是被社会淘汰就是做白日梦。



20241106220200_h2q5bulu0h02081.jpg

20241106220200_h2q5bulu0h02081.jpg


容纳百川

发表于 2025-8-18 23: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易这行不同于其他的任何一个行业,并不是学的越多,赚的越多,相反,你学的越多只会让你亏的越快,最终反反复复,在交易中迷失。

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关于交易学习我建议只要搞懂交易上面的一些名词含义就行,然后在脑袋里还没有其他杂质的时候进入股市用小资金不断尝试,久而久之市场就会教会你属于你自己的交易方法。

读书都是阶段性的,很难有一本书可以在不同的时空给人以指引,比如初学者来说,通俗易懂的书帮助最大,受限于经验,阅历面对市场就好像通过隔着窗户纸在看市场,觉得自己能看懂走势,又困于一知半解,不能给自己信心,所以这个时候,能看懂就意味着能认知和提升,入门之后,是渴望在书本里探究答案的,印证市场的不可琢磨,交易的不确定,需要给自己思想上的解脱,最后书读多了,就认清自己了。

个人从实战出发,认为最有效的是先从一切技术的鼻祖:>看起。因为一切技术分析,都是源自道氏理论的分析基础。不懂道氏理论,就是识别不出趋势,不知趋势又如何判断行情的方向和下单做多做空呢?

其次:看K线技术方面的书。K线技术的书,日本的本间宗久是这个日本蜡烛图的鼻祖。经过了时间的验证,流传至今。先是在日本流传,后又流传到欧美,成为现在最通用的技术,也是我们每天所看盘面,都是K线图。所以这本书也是必看。

最后:学习完,还要运用在市场上,不会的还要重新再看书,巩固这书本的知识点。好好看书,好好运用在市场上,不停在用书中的知识点去分析金融品种的财经事件。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EA之家评论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