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索罗斯,金融市场的业内投资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成功主要是其哲学思维的先进性,因为他有一套反身性理论,并且将其运用的得心应手。
这套理论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一套开放系统,它要求的是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要在“动态”和“反馈”中不断地调整,这样指导未来才能“与行情俱进”。索罗斯《金融炼金术》的核心就是“动态”和“反馈”。
20241106215754_oextfeotfau1967.png
一、反身性理论——索罗斯的哲学
反身理论,简单来说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和对市场的了解,来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改变了市场原来可能出现的走势,二者不断地相互影响。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人掌握到完整资讯,再加上投资者同时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到其认知,令其对市场产生“偏见”。
如果你相信A股市场现在是牛市,作为投资者,你的认知就会参与到牛市形成的过程中间,这就是索罗斯所说的——股票的市场价格是一个历史过程中的一部分。
在索罗斯的理论体系中,没有一个静态的均衡,只有“动态”和“反馈”,任何一个时点的市场价格都是市场序列的一个截面。你如果理解这个序列,那么不管市场在哪个位置,你自然就能做好投资决策。
所谓反身性理论,是指参与者的意识决定了未来的走向,而未来会因为个体的当前决策而不同。世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找到动态变化中的规律才是投资哲学思维的高阶。
二、反身性理论的应用例子
下面两个案例可以很好说明“动态”和“反馈”这个反身性理论到底是如何“炼金”的。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60年代多元化经营潮流的例子。
上个世纪60年代的后期,随着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美国的企业界开始兴起了一股多元化经营的浪潮。风险分散增加价值是一个主流偏向,也就是市场上各种倾向性的观点互相抵消以后,最后占主导的观点。多元化经营是基本趋势。正偏向即多头市场,而负偏向则是空头市场。
在风险分散增加价值这么一个主流偏向下,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就开始产生市场溢价。所以一个公司只要宣布自己收购其它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股价就会开始上涨,而索罗斯就把这个定义为“实现价格”。
索罗斯认为基本趋势、主流偏向和实现价格,这三个变量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变化,互相加持的过程中间。正向的反馈会形成繁荣,负向的则形成萧条。
如果三个变量开始进入反馈过程,就是入场赚钱的时间。索罗斯当时意识到,多元化集团公司溢价这么一个反馈的机制已经开始形成了,所以决定全力地进入这个市场。
当时,市场上很多公司想方设法地去收购其它的公司,把自己包装和转型成集团公司。然后市场就对它们的决定抱以一个正向的反应,而股价就开始上涨。股价的上涨就使得企业有更多的钱去进行收购,这样又使得被收购的标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这样下来以后,整个市场对多元化增加价值的预期就更加地强烈,然后促使价格进一步上涨。更多的企业就蠢蠢欲动地要加入到这个游戏中间,而同时市场上其他的参与者,像什么事务所去帮着进行各种会计、审计的处理,使得账面更加好看。基金经理们纷纷地重仓多元化的集团公司,分析师不断地唱多,学术圈也进行了各种研究证明多元化经营的好处。
这些都是反馈里面的一个部分,也促使了价格进一步上涨。那么在这个市场上的玩家自然赚得盆满钵满。索罗斯的策略,让他完美地抓住了这一次正反馈的机会。
但是索罗斯也意识到,这个反馈机制不是一个稳定的均衡、预期,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主流偏见,它在里面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你必须依靠越来越强的主流偏见,所以负向加强的反馈机制就变得越来越脆弱。现在只要出现一点点的反面信息,就可以中断,甚至扭转这个反馈。
后来到了60年代后期的时候,就逐渐有人意识到,多元化的溢价已经超负荷地运转了。索罗斯这个时候就开始撤出这个市场。随着某一次收购行为的失败,市场的价格就开始下降,主流的偏向转向,然后下降的趋势反而进入了一个自我强化的程序,市场就从繁荣转入了萧条。但是索罗斯又完美地躲过了。
这是索罗斯利用正的反身性,赚取巨额利润的一战。
第二个例子是,他在1997年狙击泰铢,在亚洲金融市场掀起腥风血雨的战役。其实这里的原理也是一样的,他只不过就是利用了负的反身性。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亚洲四小龙”起飞,全球就出现了一种认知——“东亚奇迹”。这么强大的认知在市场上就加速了对这些市场的乐观预期,导致这些国家的币值不断地创出新高。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索罗斯仔细分析之后,认为正反馈的机制进入了一个非常脆弱的阶段,只要市场有足够强的负面信号,就可以中断这个过程,转入一个负反馈。
于是,他就选了最脆弱的泰铢下手,募集了数百亿美金,开始做空泰铢。有一天甚至让泰铢的下跌幅度超过了17%。这么一个强的信号就使得市场的正反馈不但被打断,反而迅速地转向,形成了负反馈,市场上形成了恐慌性的抛售。预期从“乐观”转为“悲观”,甚至转为“超级恐慌”。泰铢的失守继而导致了市场对整个东南亚货币的预期扭转,短短几个月,负反馈迅速地蔓延开来,形成了一个多米诺骨牌的形式。索罗斯从这个负反馈机制中赚取了上百亿美金。
三、反身性理论的启示
从以上案例可一斑窥豹,“市场”在索罗斯的投资哲学里从来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变化,互相反馈”的演变过程——他投资的成就,都是基于对这样一个“演变过程”的深刻理解。
无论在什么时点上,市场总是会显出一定的偏向的,而且这种偏向会影响到它预期的事件。市场的观点和市场价格是一个内生的关系,价格被观点倾向所塑造,观点和倾向被价格所加强或改变。
所以对个人来讲,投资是要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在我们决策的过程中间,其实我们特别容易陷入一个静态分析的窠臼。我们真正要分析的是,市场动态演化的可能方向。
既然市场是动态的,那么所有静态的分析有何意义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静态均衡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动态演化的出发点。有了出发点,才知道动态从何开始,然后运用反身性原则来作出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