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国的通胀数据公布了,同比继续下降:
CPI已经降到了0.7%,你没看错,现在我国的通胀全球最低。去年都还在讨论着未来高通胀要来了,今年却通缩了。
虽然CPI在不断走低,但是现实生活中,物价有降低吗?昨天早上我买了一份很小杯的小米粥,您猜多少钱?3块........(当然这可能和房租比较高也有关系,正常一块五差不多了)。很多事没法讲......
20241106220731_kbhkbjfyz5y2184.png
今天PBOC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的社融存量数据: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M1)余额67.8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
流通中货币(M0),也就是现金,余额10.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一季度净投放现金961亿元。
20241106220732_jccwjajk55u2185.jpg
3月社融数据超预期,但是消费就是起不来,3月份居民存款新增5.71万亿,2023年一季度总计新增9.9万亿,什么概念?2022年全年才不到18万亿,21年全年也才9.9万亿。
下图:M2和M1的增速剪刀差也在扩大这也说明很多问题:
当M1增速>M2增速时表示民间投资对于未来是“正向”看待,愿意把钱放在活期存款准备随时投资和消费。
而当M1增速<M2增速表示民间投资对于未来是“负面”看待,只愿意把钱放在定存账户,不愿意投资和消费。
20241106220732_4zf20kcuqcr2186.png
通缩起来比通胀可怕……
我认为本质原因还是两个“借债人”借不动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资回报率在不断下降)和居民借债能力都不行了,靠回报率低且回报周期长的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也差不多结束了(城市化建设和城镇化率停滞)。
未来三五年内挺难搞的……个人和家庭该降低杠杆的降杠杆,以增加风险防御能力。
作为我等一众小卡拉米也要提早未雨绸缪,说不定哪天你的饭碗就没了,上有老下有小,车贷、房贷,每月固定的硬性支出是雷打不动的,如果你失业了要怎么办?
年后一直想体验下chatgpt,可惜需要境外的手机号,后面也想过用其他方法,我一看有点麻烦就没有去弄。
后面我让身在欧洲的一个小伙伴给我提供了一个chatgpt的账号,可惜在国内也登录不上。因为我没体验过,一直也没写关于chatgpt的任何相关文章。
直到前些日子,很多地区(IP属地)的账号都登录不上被封禁了,具体原因我认为不像是网上说的那样玄乎。
应用层面的创新能走远吗?(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见到过太多的应用层创新了)2015年AVR的风刮到国内,从一级市场的风风火火火,投融资如雨后春笋,各种伪需求层出不穷。各种vr行业应用马不停蹄。
然后,没然后了。接着是元宇宙,各种炒,各种讲故事,各种反人性的场景需求,现在则是由chatgpt挂起的AI风。
目前看貌似chatgpt还挺靠谱的,首先肉眼可见的是它确实能提升生产力(同时也预示着很多行业的从业者要失业)。
但我不认为它是一场科技革命,这和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没法比,可能未来的某个时候,AI真的能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多久,没有人知道。
就像电池,人类研究了100多年,到现在,他的储能和液体燃料比还是少得可怜,甚至不到液体燃料的零头。
然,放眼国内呢?对于chatgpt这股AI风,资本的态度是照葫芦画瓢的,硬蹭热度和概念的,甚至套个壳骗钱的等等,没法说……
什么时候我们能有一些底层创新出来?踏踏实实一点……这几年赢麻了的事和人,听的太多,见得太多,也就疲倦了。
真的不想再听了,听多了,我怕我自己真的信以为真了。
写在最后:
明天美国劳工部将公布3月份的CPI数据,我个人认为,没啥意思了(炒作的太久了)。不过我还是倾向明天的数据总体CPI继续下行,核心CPI保持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