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评论

0收藏

暂停贵金属开户,银行的苦有谁懂?

 

avatar 用心做交易 | 189 人阅读 | 20 人评论 | 2025-08-18

临近年关,贵金属投资圈显得不那么平静。国际黄金期货11月份大跌近100美元,多头有点瑟瑟发抖。在严防风险的大环境下,银行贵金属理财业务被不经意地偷袭了!

从上周五至今,包括工农中建六大国有大行、以及平安浦发等股份行在内,已有17家银行宣布暂停贵金属新开户,主要涉及账户贵金属及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两类。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银行都暂停了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业务,部分银行同时还暂停了账户贵金属业务。

为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监管层向各家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他们先把这块业务的风险整理后上报,暂时就别开新户了。一些媒体向业界打探得到的消息是,由于一些客户持续不断地向监管部门举报和投诉,他们的维权行动还引来了媒体的关注,在舆论治国、维稳大局的压力下,监管层就举起投资者保护的大棒,集体施压银行,所以就有了这个暂停开户风波。

虽说这些理由听起来很合理,但银行集体一致的行动,毕竟是罕见的。可以想到的就是今年4月份的原油宝事件,这个幺蛾子出来后,也只有始作俑者的中行和几家银行先后公告调整相关账户交易,此后再未有如此多家银行的统一行动。

当然了,对于背后的真实原因要说简单也好理解,那就是防范风险

至于为什么这个时候要搞,银行给出的借口是黄金市场波动加大,不忍心看到大家高位接盘,所以就要劝退。要是从监管层面来看,这个趋势更好理解,10月份,许久未公开露面的王岐山为外滩金融峰会致辞,并继续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随后,马云在这个峰会上发表了措辞激烈的涉及监管的言论。再然后,万亿估值的蚂蚁上市夭折,直接搞成国际事件,外交部也主动出面解疑释惑。这些变化,懂的自然都懂,毕竟银行也姓党。

由于账户贵金属的主要参与者是散户,很多人印象中的纸黄金、纸白银就属于这块,所以这个事情也引来了不少人关注。在看过不少自媒体和野鸡分析师的评论后,感觉很多人不得要领,除了阴谋论,就是盲目类比、强行解释。


20241106223503_3kb2b5jtzlf2557.jpeg

20241106223503_3kb2b5jtzlf2557.jpeg


就说上周五行情,暂停开户事件打击了国内黄金期货的做多情绪,夜盘跌得很多。单从时间点上看,外盘似乎也被带坑里去了,以至于有人就把黄金跌破1800怪罪于此,但要是认真分析会发现,那是想多了。

对于贵金属开户这个事,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评论了,这里就从专业视角,简单带大家认识一下银行的贵金属业务

实际上,这块业务很复杂,不属于业界关注的焦点,即便对于银行理财的用户的来说,可能也只是停留在纸黄金这一步了。不过,对于主流银行来说,贵金属业务绝不是鸡肋,对有的银行来说,它简直算是很香了。


>> 业务低调、收益可观

严格来讲,我国贵金属市场的历史并不长,在2001年之前,是不存在真正的贵金属市场。成功入世后,贵金属市场才慢慢放开,从06年开始,行业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5年1月,银监会允许商业银行开办个人实物黄金和记账式黄金的买卖业务。这是银行纸黄金业务的最早时间节点。

2006年12月25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实物黄金投资品种,并实施综合类会员代理个人业务试点。

2008年1月9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黄金期货,不过直到2015年商业银行才被允许获得期货交易资格。

目前来看,贵金属业务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主要集中在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

从各银行贵金属业务的实践来看,贵金属业务主要以提升客户粘性并拓展增量客户为主。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老百姓都开了户,毕竟天天往银行跑,架不住理财经理的营销诱惑呀。

从业务类别来看,品种比较丰富,主要分为实物类、理财类、交易类和融资类等4个大类别以及贵金属买卖、账户贵金属等8个细分类别。


20241106223503_3xv0nrnkoly2558.jpeg

20241106223503_3xv0nrnkoly2558.jpeg


其中,交易类和实物类等主要以价差为主,融资类和表外贵金属业务收入则以利息收入和利差收入为主,衍生品业务收入占比较小:

1、账户贵金属业务,收入来源主要是银行买卖价点差;

2、对于实物贵金属销售业务,尤其是代理销售其他企业的实物贵金属业务,一般利润在销售额的5-8%左右;

3、代理上金所实物贵金属的手续费在万分之八至二十之间,延期交易品交易手续费在万分之八至十五之间,此外这些代理业务还可以收取一定金额的开户费;

4、衍生品业务,即帮客户续做黄金远期、掉期和黄金期权业务,一般采取国际市场上平盘的方式,收入也主要以价差为主。

对于各家银行的业务具体情况,从上市银行财报和央行等部门披露的数据来看(最新数据以19年上半年的为参考),相互之间的差异较大。

国有大行中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这块业务体量靠前,期间,其贵金属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达到0.91%、0.82%。股份行中的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的相对高一些,2019年上半年,贵金属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达到1.83%、0.50%。


20241106223504_abqrryomnxt2559.jpeg

20241106223504_abqrryomnxt2559.jpeg


单纯从资产的角度也不能全面反映这一业务对银行的重要性,从收入、利润入手可能要更好一点。

从收入结构来看,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主要包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以及投资收益等。在息差不断收窄的当下,做大非利息收入就成为各大银行的必然选择。

当市场年景较好,贵金属业务对一些股份行和城商行来说显然就是摇钱树。

限于时间和资料的获得性(这里选取13年到17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仅对平安银行和农业银行做简要对比分析。

重点说一下平安银行,它的贵金属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在同业中一直处于高位,投资收益也均保持正值。在投资收益中的占比最高也达到50%以上(2017年6月),特别是从2015年底开始以来,贵金属业务对投资收益的贡献由13%逐期上升至54.4%。


20241106223504_zla4uv5kts12560.jpeg

20241106223504_zla4uv5kts12560.jpeg


这就很可怕了,在投资收益这个篮子里,超过一半的利润要靠贵金属来贡献。不知道,平安银行在11月27日发布暂停代理贵金属开户的公告时,是不是破口大骂了。要知道,代理这一块纯粹是中介业务,旱涝保收,基本没有市场风险。

不过,与代理业务等赚取中间业务收入不一样,贵金属投资业务本质上也是属于金融市场投资业务,靠天吃饭也是常态。它既可放大收益,也能带来亏损,也是对投资业务能力的一种考验。


20241106223504_hnxk4arfedz2561.jpeg

20241106223504_hnxk4arfedz2561.jpeg


贵金属投资收益超过投资收益合计值的情况会存在,例如农业银行2017年6月、2016年12月和6月就是如此。其实,农业银行这个贵金属投资业务的投资收益率也值得研究,隐隐感觉投资经理的状态不那么稳定。

20241106223505_32qy1cdmk4p2562.jpeg

20241106223505_32qy1cdmk4p2562.jpeg


刚刚查了农行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在投资收益这一块,贵金属再次立功,贡献了最多的利润。

对银行来说,为了防范可能的风险,直接废掉贵金属业务,肯定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但原油宝的殷鉴不远,处理不好风险,从摇钱树变为烫手山芋也不是什么离奇的事情。

其实不管是原油宝还是贵金属暂停开户,合规风险都是难以绕开的。最新的《商业银行法》修订建议,明确了整个金融市场分业经营的法律框架,商业银行的纸黄金等所谓“纸交易”模式,在这一框架下面临着合规的约束性问题。


上次,中行为客户的原油宝损失,承担了相当部分的责任,最后的调查报告还被官方列为“国家秘密”,未予公开。业界认为,原油宝业务本身的合规性存疑,才是中行自吞苦果的主因。

所以,合规始终是个红线,踩着红线赚钱的路子注定难以持续。因为客户的风险,也是银行的风险,银行想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评论|共 20 个

各自安好

发表于 2025-8-18 15: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并不这么认为。对于原油宝,中行是大概率做对手盘了。原油交易如果只是正常甲乙,中行只是中间的渠道赚取中间过路费客户得失与他无任何关系,大可中行不会损失如此严重,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中行临到期或到期日都没有更换期货交割单,为什么?如果手里没有把柄,怎么会做如此低级的错误,把柄就是中行自己也有单子在里面,大概率是做客户反单,做反单时大机构的对冲手法之一。对于暂停贵金属业务,100美元黄金还是1000美元,只要银行正规去做,客户损多少没有可担忧,因为没有任何利益冲突。风险都过去了,才说风险,显然是避重就轻。要不然金融有大政策将出台,或者某某银行自己又给自己挖了个深渊。预估前者的可能性很大,多家银行同一时间公布暂停业务,这么准时的情况,大概率是国家层面的事情。

K线狂人

发表于 2025-8-18 15: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便是代理的上海TD业务的话,那也是可以多空双向交易的,如果因为怕散户高位成了接盘侠,这也不应该的,操作是双向性,就可以规避掉这一点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银行的说辞,不能够让人信服

空军司令

发表于 2025-8-18 15: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都说,上周各大银行暂停贵金属开户事宜,是导致晚间国际金价跳水式的走低的原因,我个人一直都觉得这种说法非常的牵强,毕竟国内的经济动态或者是政策方针,对国际市场的走势的影响还是非常的有限的

春风不识路

发表于 2025-8-18 15: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任何猜测和预测都是先研究原声明。全部归于防范风险,显然糊弄大众的说辞。所以作者说的这些都不值主要原因,银行的隐性收入很多,该金属业务是常见之事。估计国家想自己做,自己收米吧。中国的黄金和白银期货,与国际还是有差距。期货有国际 铜,未来国际黄金和国际白银,估计也会上。静观变化

大飞

发表于 2025-8-18 15: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说今年是个活久见的一年,这到年尾了,国内的银行难得见到步伐如此一致的行动。这肯定不仅仅是风险把控的问题,肯定是政策方向的问题。

白衣酒客

发表于 2025-8-18 15: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来风险,如果是风险,大选不停,疫情不停,现在都已经尘埃落定说风险,要不然是收米,要不然宰猪,要不然没收充公,要不然为收编提前做准备。

人来人往事

发表于 2025-8-18 15: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不是做股票,哪里来那么多高位的接盘侠,也可以做空啊,而且现在波动挺正常的,风险都要过了。

镁好的一天

发表于 2025-8-18 15: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时的暂停只是为了后面更好的发展

大飞

发表于 2025-8-18 15: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贵金属业务的确是个低调的存在,银行在这块确实吃到不少肉了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EA之家评论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