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乡长者,乡之仁人也。乡长发政乡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国君。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则国何说以乱哉?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
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何说以乱哉?察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翻译】
乡长是这一乡的仁人。乡长对乡内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道:“听到好的和坏的事情,必须把它报告给国君。国君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国君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去掉你的不好的言辞,学习国君的文明话语;去掉你们的不良行为,学习国君的好行为。”那么,还怎么能说国内会混乱呢?考察一国得到治理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国君能统一国中的意见,所以国内就治理好了。
国君是这一国的仁人。国君发布政令于国中百姓,说道:“听到好的和坏的事情,必须报告给天子。天子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天子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去掉你的不好的言辞,学习天子的文明话语;去掉你们的不良行为,学习天子的好行为。”那么,还怎么能说天下会乱呢?我们考察天下治理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天子能够统一天下的意见,所以天下就治理好了。
“尚同”即“上同”,也即人们的意见应当统一于上级,并最终统一于天。墨子认为人们的意见如果不统一,就会导致天下混乱。这也是墨子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国家混乱而提出的政治纲领。 墨子把天下混乱残害的根源,归结为:一是由于缺乏共同的认识。二是由于缺乏共同的政治领袖。因为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选择“仁人”“贤者”来担任各级领导,由他们来统治管理国家。但他根据他的“天志”说,推论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天子)的选立是由“上天、鬼神”的意志决定的。这种思想与“尚贤”说在本质上基本一致,都是对当时贵族统治的批判。提倡“尚贤”,追求“尚同”。 “尚同”说的基本思想在于说明贤者所规定的是非标准有真理的价值,而在上的统治者也应当是贤者,所以在上者所规定的是非标准有真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