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墨子 尚同 查看内容

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发现汉族文化十分博大精深,有许多是鲜卑民族所比不上的。如果肯认真学习,接纳汉人,对于北魏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但最大的问题在于要先改变国民的观念,让他们接受更为的东西。孝文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要让北魏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文明相融合。

孝文帝想要先改革鲜卑族的旧的风俗习惯,并决定从服饰下手。建武元年(公元494年)十二月二日,孝文帝下诏要求全国民众、官员学习汉族人的装束,禁止穿鲜卑族的服装。命令一公布,没有人敢不执行,也没有人敢当着他的面反对,但有许多人对此事颇为不满。

建武二年(公元495年)五月,魏太子在宗庙里举行了冠礼。孝文帝决定趁此机会正式开始对鲜卑族的文化习俗进行改革。他召集文武百官问道:“你们是愿意我的统治超过远古时的商、周,还是希望我的统治连汉、晋时的都不如?”咸阳王拓跋禧回答:“我们当然希望您能超越他们。”孝文帝接着又问:“那么我们应该大胆改革,移风易俗,还是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呢?”拓拔禧回答说:“我们希望陛下治理的国家能时常更新、进步。”孝文帝又问:“我们的江山是到我这一代就结束呢,还是子子孙孙永远留传下去?”拓拔禧回答说:“希望江山能万古长存。”孝文帝看时机已经成熟,紧接着就说:“既然你们都这样认为,那么就一定要实施彻底的改革,谁都不许违抗!”群臣异口同声地回答:“皇上您下的命令我们一定会遵守,怎么敢违抗呢?”孝文帝表情严肃地说:“古人说‘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现在我决定停止使用鲜卑语,一律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已经养成了习惯,要一下改过来也不容易,可以慢慢努力,暂时不作严格的要求。但三十岁以下的朝廷官员就必须马上改说汉语,不准再说鲜卑语。如果有不听诏令、执意不改的人,一律降低或罢黜官职。这一点我说到做到,希望各位都牢记在心中,认真执行。大家觉得我这样做对吗?”

众臣回答说:“谨遵圣旨。”孝武帝又教训这群唯唯诺诺的臣子:“如果我的决定有不对的地方,你们应当立刻指出来与我商议、争论。为什么当时不说出自己的不满,上朝时口口声声同意,退朝之后却又不照办呢?”六月初二他再次下诏:“在朝廷之内不准使用鲜卑语,凡是违反了的就免除他的职务。”

六月十六日,孝文帝下令搜集各种宫廷内从缺、但又十分有用的书籍,一律付给十分丰厚的赏赐。

不久有关官员上奏请求:“广川王妃死后葬在代都平城,现在广川王死了是应该葬在平城呢,还是把王妃的墓迁过来与他一同葬在洛阳?”孝文帝想了想回答:“凡是迁居到洛阳的人,死后都埋葬在洛阳东部的山上。如果丈夫在迁都前就死在了平城,那么他的妻子就可以到平城与之合葬。但如果丈夫死于洛阳,就不允许与其妻葬在平城。其他各州的人听随自便。”六月十九日颁布了正式的条例,规定:“迁居到洛阳的民众死后就葬在黄河以南,不得迁回黄河以北。”从此,南迁的鲜卑人才真正在洛阳扎下根来,慢慢融入了汉族。

上一篇:子墨子曰:方今之时,复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是以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其人数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故相交非也。内之父子兄弟作怨仇,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至乎舍余力,不以相劳,隐匿良道,不以相教,腐余财不以相分,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天子既以立矣,以为唯其耳目之请,不能独一同天下之义,是故选择天下赞阅、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与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天子三公既已立矣,以为天下博大,山林远土之民,不可得而一也,是故靡分天下,设以为万诸侯国君,使从事乎一同其国之义。国君既已立矣,又以为唯其耳目之请,不能一同其国之义,是故择其国之贤者,置以为左右将军大夫,以远至乎乡里之长与从事乎一同其国之义。天子、诸侯之君、民之正长,既已定矣,天子为发政施教曰:“凡闻见善者,必以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己有善,傍荐之;上有过,规谏之。尚同义其上,而毋有下比之心。上得则赏之,万民闻则誉之。意若闻见善,不以告其上;闻见不善,亦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不能是,上之所非不能非。己有善不能傍荐之,上有过不能规谏之。下比而非其上者,上得则诛罚之,万民闻则非毁之。”故古者圣王之为刑政赏誉也,甚明察以审信。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欲得上之赏誉而畏上之毁罚。下一篇: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尚同”即“上同”,也即人们的意见应当统一于上级,并最终统一于天。墨子认为人们的意见如果不统一,就会导致天下混乱。这也是墨子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国家混乱而提出的政治纲领。 墨子把天下混乱残害的根源,归结为:一是由于缺乏共同的认识。二是由于缺乏共同的政治领袖。因为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选择“仁人”“贤者”来担任各级领导,由他们来统治管理国家。但他根据他的“天志”说,推论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天子)的选立是由“上天、鬼神”的意志决定的。这种思想与“尚贤”说在本质上基本一致,都是对当时贵族统治的批判。提倡“尚贤”,追求“尚同”。 “尚同”说的基本思想在于说明贤者所规定的是非标准有真理的价值,而在上的统治者也应当是贤者,所以在上者所规定的是非标准有真理的价值。

17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