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墨子 尚贤 查看内容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此谓进贤。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①不察尚贤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②父兄,不偏贵富,不嬖③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此谓进贤。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

【注释】

① 故:通“胡”,何,怎么。

② 党:偏袒。

③ 嬖(bì):宠爱。

【翻译】

墨子说:现在王公大人君临,掌握政权,治理国家,都希望永久保持下去而不失去,为什么不研究崇尚贤士这个为政的根本问题呢!怎么知道崇尚贤士是为政的根本呢?回答道:由高贵而智慧的人去治理愚蠢而低贱的人,那么,国家便能治理好;由愚蠢而低贱的人去治理高贵而智慧的人,那么,国家就会混乱。因此知道崇尚贤士是为政的根本。

因此古代的圣王都很尊崇贤人、任用能人,而不以父母兄弟作为自己的党羽,不偏袒富贵人家,不宠幸女色。只要是贤者,就选拔出来,使他们富贵,让他们做行政长官;对于不肖的,不仅不让他晋升,而且还要免去他的职务,让他遭受贫穷,地位低下的,让他们做奴仆。因此人民为他的奖赏所激励,同时也畏惧他的惩罚,因此大家都积极争取成为贤者,于是贤人就多了而不肖的人少了,这便叫进贤。贤者选拔出来之后,圣人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才能,慎重地授予相应的官职,这就叫事能。因此,能够治理国家大事的,就让他掌管国家大事;能够管理一个部门的,就让他管理一个部门;能够负责一个县的,就让他做一个县的负责人。凡是派去治理国家、官吏、乡邑的,都是国家的贤人。

从“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天下的一些士大夫、君子们,只明白小道理而不懂得大道理,这是为什么?墨子提出这个问题,然后通过事例来说明不要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而应该时时处处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国家利益重于一切。 这篇文章同前两篇文章一样,也是从尚贤的角度来说明治理国家时,贤才的重要性。本篇通过大量的例子来阐述贤才的重要性、重视贤才。贤才未必就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但他们有自己的真才实学。他们能为国家繁荣富强出谋划策,能为了国家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而现今许多王公大臣治理国家、选拔人才时,并不是从贤才入手,而是从亲戚、富贵者、面孔漂亮的人入手,选拔出这样的人才,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贤才的获得不在于出身的卑微,而在于是否有能力处理国家事务。通过舜、伊尹、傅说这三个人的例子来说明地位,卑微者虽不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但只要有才,就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8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