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①,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贤者之长官也,夜寝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②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故国家治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上有以絜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皮币,与四邻诸侯交接;内有以食饥息劳,将养其万民;外有以怀之贤人。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诸侯与之,内者万民亲之,贤人归之。以此谋事则得,举事则成,入守则固,出诛则强。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正诸侯③者,此亦其法已。
【注释】
① 蚤朝晏退:早上朝而晚退朝。蚤:通“早”。晏:晚。
② 莫:通“暮”。
③ 正诸侯:为诸侯之王。正,长。
【翻译】
贤者治理国家,早上朝而晚退朝,审听刑狱,处理政务,因而国家政治清明而刑法严正。贤者主持一个政府部门,是夙兴夜寐,征收聚敛关口、市场、山林、湖泊的赋税之利,用以充实官府,因此国库充实而财用不散。贤者治理一个县,早出晚归,翻耕种植,栽种果木,收聚豆粟,因此粮食多而百姓在食用方面充足。因此国家治理而刑法严正,官府充实而万民富足。在上的统治者就能够安排清洁丰盛的酒食祭品,去祭祀上天鬼神;外能制造皮币,与四邻诸侯交易,内可以使饥者得食,使劳者休息,保养万民;招徕天下的贤人。所以在上,天帝鬼神使他富足,在外,诸侯与他结交,在内,万民亲附,贤人归顺。因此谋事有得,做事能成,守国坚固,出外征伐强大。故从前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所以能在天下称王,为诸侯之长的原因,即在于此。
从“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天下的一些士大夫、君子们,只明白小道理而不懂得大道理,这是为什么?墨子提出这个问题,然后通过事例来说明不要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而应该时时处处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国家利益重于一切。 这篇文章同前两篇文章一样,也是从尚贤的角度来说明治理国家时,贤才的重要性。本篇通过大量的例子来阐述贤才的重要性、重视贤才。贤才未必就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但他们有自己的真才实学。他们能为国家繁荣富强出谋划策,能为了国家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而现今许多王公大臣治理国家、选拔人才时,并不是从贤才入手,而是从亲戚、富贵者、面孔漂亮的人入手,选拔出这样的人才,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贤才的获得不在于出身的卑微,而在于是否有能力处理国家事务。通过舜、伊尹、傅说这三个人的例子来说明地位,卑微者虽不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但只要有才,就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