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墨子 尚贤 查看内容

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杀也,必藉良宰。故当若之二物者,王公大人未知以尚贤使能为政也。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夫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岂必智且有慧哉?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 且夫王公大人有所爱其色而使,其心不察其知而与其爱。是故不能治百人者,使处乎千人之官;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乎万人之官。此其故何也?曰:处若官者爵高而禄厚,故爱其色而使之焉!夫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乎万人之官,则此官什倍也。夫治之法将日至者也,日以治之,日不什修,知以治之,知不什益。而予官什倍,则此治一而弃其九矣。虽日夜相接以治若官,官犹若不治。此其故何也?则王公大人不明乎以尚贤使能为政也。故以尚贤使能为政而治者,夫若言之谓也;以下贤为政而乱者,若吾言之谓也。以下贤为政而乱者,若吾言之谓也。今王公大人中实将欲治其国家,欲修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

【原文】

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杀也,必藉良宰。故当若之二物者,王公大人未知以尚贤使能也。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①则使之。夫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岂必智且有慧哉?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

且夫王公大人有所爱其色而使,其心不察其知②而与其爱。是故不能治百人者,使处乎千人之官;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乎万人之官。此其故何也?曰:处若官者爵高而禄厚,故爱其色而使之焉!夫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乎万人之官,则此官什倍也。夫治之法将日至者也,日以治之,日不什修,知以治之,知不什益。而予官什倍,则此治一而弃其九矣。虽日夜相接以治若官,官犹若不治。此其故何也?则王公大人不明乎以尚贤使能为政也。故以尚贤使能为政而治者,夫若言之谓也;以下贤为政而乱者,若吾言之谓也。以下贤为政而乱者,若吾言之谓也。今王公大人中实将欲治其国家,欲修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

【注释】

① 佼好:美丽可爱。佼,通“姣”。

② 知:通“智”。

【翻译】

现在的王公大人,有一件衣裳不能缝制,必定要请手艺高超的裁缝;有一头牛羊不能宰杀,必定要请技艺娴熟的屠夫。所以在对待这两件事情上,王公大人还知道以尚贤使能为重。但一到国家发生动乱,社稷倾危,就不知道运用尚贤使能来治理了,而是亲戚,就使用他们,无缘无故得到富贵的,面孔漂亮的就任用他们。对于那些无缘无故得到富贵的,面孔漂亮的,难道他们必定有智慧吗?如果让他们治理国家,那么这是使没有智慧的人治理国家呀!国家的混乱,也就可以知道了。

况且王公大人因爱一个人的美貌而任用他,心中并不察知他的智慧而给他以宠爱。所以不能治理百人的,却使他处在治理千人的官职上;不能治理千人的,却使他处在治理万人的官职上。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做这种官的人,爵位高而俸禄厚,只因爱其美色而给他这个职位。不能治理一千人的,让他做一万人的官,这是授予的官职超过其能力的十倍了。治理国家的原则是每天都必须去治理,但他治理国家的日子,却不能延长十倍,按才智去治理天下,才智也不能增加十倍,可是却给了十倍于才能的官职,那么,这样一来,他就只能治理其中的一份而放弃其他九份了。即使日夜不停地治理官府事务,官府事务仍然治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王公大人不明白尚贤使能的缘故呀!所以,用尚贤使能的主张来施政治理天下,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因鄙视贤能来施政而紊乱天下的,就像我所说的一样。现在的王公大人,心中真正想治理国家,为什么不去体察“尚贤为政”这个根本呢?

上一篇:且以尚贤为政之本者,亦岂独子墨子之言哉?此圣王之道,先王之书《距年》之言也。《传》曰:“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则此言圣之不失以尚贤使能为政也。 故古者圣王唯能审以尚贤使能为政,无异物杂焉,天下皆得其利。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伊挚,有莘氏女之私臣,亲为庖人。汤得之,举以为己相,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傅说被褐带索,庸筑乎傅岩,武丁得之,举以为三公,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此何故始贱卒而贵,始贫卒而富?则王公大人明乎以尚贤使能为政,是以民无饥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劳而不得息,乱而不得治者。下一篇:今王公大人亦欲效人,以尚贤使能为政,高予之爵,而禄不从也。夫高爵而无禄,民不信也。曰:“此非中实爱我也,假藉而用我也。”夫假藉之民,将岂能亲其上哉!故先王言曰:“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事则不与,禄则不分,请问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 若苟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此不肖者在左右也。不肖者在左右,则其所誉不当贤,而所罚不当暴,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亦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当暴。若苟赏不当贤而罚不当暴,则是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沮矣。是以入则不慈孝父母,出则不长弟乡里,居处无节,出入无度,男女无别。使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倍畔,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使断狱则不中,分财则不均,与谋事不得,举事不成,入守不固,出诛不强。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失措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已此故也。何则?皆以明小物而不明大物也。

从“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天下的一些士大夫、君子们,只明白小道理而不懂得大道理,这是为什么?墨子提出这个问题,然后通过事例来说明不要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而应该时时处处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国家利益重于一切。 这篇文章同前两篇文章一样,也是从尚贤的角度来说明治理国家时,贤才的重要性。本篇通过大量的例子来阐述贤才的重要性、重视贤才。贤才未必就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但他们有自己的真才实学。他们能为国家繁荣富强出谋划策,能为了国家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而现今许多王公大臣治理国家、选拔人才时,并不是从贤才入手,而是从亲戚、富贵者、面孔漂亮的人入手,选拔出这样的人才,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贤才的获得不在于出身的卑微,而在于是否有能力处理国家事务。通过舜、伊尹、傅说这三个人的例子来说明地位,卑微者虽不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但只要有才,就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8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