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墨子曰: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①。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②以从事,犹逾己。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
【注释】
① 县:即“悬”的本字,用绳悬一重物以测定垂直的工具。
② 放依:仿效。放,通“仿”。
【翻译】
墨子说:天下从事各种工作的人,都不能没有法则。没有法则而能够把事情办成的,那是从来没有的。即使士人贵为将相,全都有一定的法则。即使是从事于各种行业的工匠,也都有自己的法则。工匠们用矩画方形,用圆规画圆形,用绳墨画直线,用悬锤测定偏正,用水平器测定平面。不论是能工巧匠还是一般工匠,都是以这五种仪器为法则而操作的。能工巧匠高明的地方,在于能够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些仪器。一般工匠虽然不能做到这样的水平,但仿照工具的标准去做,还是要胜过自己凭直觉去做。所以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法度可以遵循。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的这句话正好印证了这句俗语:“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所约束才行。人既是一个自由体,又是一个不自由体。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墨子的这篇文章通过比较古代圣王和暴君,来说明“爱人利人”即可得福,“恶人贼人”必然招祸。墨子认为,天子、诸侯要想治理天下,首要的就是以天为法,顺应天意,不能违背天理。而所谓天意,实际上就是墨家学派所主张的兼爱兼利原则,这是墨子思想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他认为兼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一切祸乱、战事都起于不相爱。墨子思想中的兼爱是贯穿本书始终的,一切都以兼爱为根本。他所提倡的兼爱是无等级的爱。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不正是墨子所提倡的“兼爱”吗? 从墨子的这篇《法仪》中也可看出: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依法治国”,不也是墨子所提倡的“兼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