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写出来的,想认真学习的人,这点认知真的需要有
专业尊严被冒犯的窒息感
当有人用“我听说某大神一夜暴富”的民间故事,来碰撞你建立在数学建模、风险控制和宏观经济分析上的专业体系,本质上是对你职业价值的消解。就像外科医生听人说“某村赤脚大夫用香灰治好了癌症”还要点头附和。
这种几乎就是很多带单群的普遍案例,当你发现不可理喻的时候,就要小心了。---------------------------------------------------------------------------------------------------------------------- 行业认知鸿沟的孤独感
金融市场的残酷在于:幸存者偏差制造神话,而沉默的大多数早已爆仓离场。那些被传颂的“交易传奇”往往省略了关键背景:杠杆倍数、黑天鹅事件中的巨额亏损、甚至平台跑路风险。大众只记得1%的幸运儿,却看不见99%尸骨无存的战场。
所以,静下心思,沉淀自己,金融行业比的是谁活得久,而不是谁跑得快,境界到一定地步,比都不比,自己
悄悄的把钱放包包里比什么都强,出来秀的总是有所图的---------------------------------------------------------------------------------------------------------------------- 为什么这种认知错位在金融领域尤其尖锐?
结果导向的迷惑性:收益率数字天生具有煽动性,“一年100倍”比“连续5年跑赢基准3%”刺激得多
叙事本能的扭曲:人类大脑天然偏爱“草根逆袭”的故事模板(想想《华尔街之狼》为何比风控手册畅销)
反智主义的陷阱:“专家都是骗人的,我邻居炒股财务自由了”本质是反专业化的情绪宣泄
交易世界的残酷真相那些吹嘘传奇的人往往不懂: 夏普比率>暴利故事 凯利公式控制仓位才是王道(我一直不推介凯利公式,基于新人几乎都特别崇拜,提一嘴) VaR模型比"感觉要涨"可靠万倍 真正的交易大师如西蒙斯,其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靠的是隐马尔可夫模型,绝非K线玄学。 ---------------------------------------------------------------------------------------------------------------------- 应对之法: 神话吹嘘者:认知陷阱其实就是幸存者偏差,以IB经纪人为主要人群。破局之道问年化波动率 玄学交易派:认知陷阱叙事谬误,以那些倚老卖老,天天说教人的,直接要最大回撤数据 晒单表演家:认知陷阱选择性呈现,少于1年的成绩单报告秀你马呢?严谨点:确保平台后,少于3年成绩单报告秀你马呢?
看懂的说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