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墨子 非命 查看内容

然胡不尝考之圣王之事?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若此,则乱者可使治,而危者可使安矣。若以为不然,昔者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此世不渝而民不改,上变政而民易教,其在汤、武则治,其在桀、纣则乱。安危治乱,在上之发政也,则岂可谓有命哉!夫曰有命云者,亦不然矣。

【原文】

然胡不尝考之圣王之事?古之圣王,举①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②。若此,则乱者可使治,而危者可使安矣。若以为不然,昔者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此世不渝③而民不改,上变政而民易教,其在汤、武则治,其在桀、纣则乱。安危治乱,在上之发政也,则岂可谓有命哉!夫曰有命云者,亦不然矣。

【注释】

① 举:推选,举用。

② 沮:制止。

③ 渝:更换。

【翻译】

那么为什么不试着考察圣王之事来呢?古时圣王,举拔孝子,鼓励事奉双亲,尊重贤良,鼓励做善事,颁发宪令以教诲人民,赏罚严明而用以奖善惩恶。这样,就可以治理混乱,使危险转为安宁。如果认为不是这样,那么古时候,夏桀统治的混乱的社会,商汤却治理了;商纣王统治的混乱的社会,周武王却治理了。这个世界不变,人民不变,君王改变了政令,人民就容易教导了,在商汤、周武王时国家就得到治理,在夏桀、商纣王时国家则变得混乱。国家的安危治乱,在于领导人的政治导向,哪里可以说是由命运决定的呢?所以有人说世界上有命运呀,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上一篇:今夫有命者言曰:“我非作之后世也,自昔三代有若言以传流矣,今故先生对之?”曰:“夫有命者,不志昔也三代之圣善人与?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也?”何以知之?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此上有以规谏其君长,下有以教顺其百姓。故上得其君长之赏,下得其百姓之誉。列士桀大夫声闻不废,流传至今,而天下皆曰其力也,必不能曰我见命焉。 是故昔者三代之暴王,不缪其耳目之淫,不慎其心志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沉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使下不亲其上,是故国为虚厉,身在刑僇之中,不肯曰:“我罢不肖,我为刑政不善。”必曰:“我命故且亡。”虽昔也三代之穷民,亦由此也,内之不能善事其亲戚,外不能善事其君长,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使身至有饥寒冻馁之忧,必不能曰:“我罢不肖,我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穷。”虽昔也三代之伪民,亦犹此也。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人。下一篇: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则不可而不先立义法。若言而无义,譬犹立朝夕于员钧之上也,则虽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天下之情伪,未可得而识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圣王之事。于其原之也?征以先王之书。用之奈何?发而为刑。此言之三法也。 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亡。我所以知命之有与亡者,以众人耳目之情,知有与亡。有闻之,有见之,谓之有;莫之闻,莫之见,谓之亡。然胡不尝考之百姓之情?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见命之物、闻命之声者乎?则未尝有也。若以百姓为愚不肖,耳目之情,不足因而为法,然则胡不尝考之诸侯之传言流语乎?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有闻命之声、见命之体者乎?则未尝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