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墨子 尚同 查看内容

国君治其国,而国既已治矣,有率其国之万民,以尚同乎天子,曰:“凡国之万民,上同乎天子,而不敢下比。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天子者,固天下之仁人也,举天下之万民以法天子,夫天下何说而不治哉?察天子之所以治天下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夫既尚同乎天子,而未上同乎天者,则天菑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菑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故古者圣王,明天鬼之所欲,而避天鬼之所憎,以求兴天下之害。是以率天下之万民,齐戒沐浴,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其事鬼神也,酒醴粢盛不敢不蠲洁,牺牲不敢不腯肥,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春秋祭祀不敢失时几,听狱不敢不中,分财不敢不均,居处不敢怠慢。曰:其为正长若此,是故上者天鬼有厚乎其为政长也,下者万民有便利乎其为政长也。天鬼之所深厚而能强从事焉,则天鬼之福可得也。万民之所便利而能强从事焉,则万民之亲可得也。其为政若此,是以谋事得,举事成,入守固,出诛胜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尚同为政者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

【原文】

国君治其国,而国既已治矣,有率其国之万民,以尚同乎天子,曰:“凡国之万民,上同乎天子,而不敢下比。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天子者,固之仁人也,举之万民以法天子,夫天下何说而不治哉?察天子之所以治天下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夫既尚同乎天子,而未上同乎天者,则天菑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菑戾疫,飘风苦雨,荐臻①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故古者圣王,明天鬼之所欲,而避天鬼之所憎,以求兴天下之害②。是以率天下之万民,齐③戒沐浴,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其事鬼神也,酒醴粢盛不敢不蠲④洁,牺牲不敢不腯肥,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春秋祭祀不敢失时几,听狱不敢不中,分财不敢不均,居处不敢怠慢。曰:其为正长若此,是故上者天鬼有厚乎其长也,下者万民有便利乎其长也。天鬼之所深厚而能强从事焉,则天鬼之福可得也。万民之所便利而能强从事焉,则万民之亲可得也。其为政若此,是以谋事得,举事成,入守固,出诛胜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尚同为政者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

【注释】

① 荐臻:联绵词,连续不断,频繁之意。

② 此句当为:“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③ 齐:通“斋”。

④ 蠲:通“涓”,清洁。

【翻译】

国君治理他的国家,而国内已治理好了,又率领他自己国内的百姓,与天子保持一致,说:“凡是国内的万民,都要同天子保持一致,而不敢与下面勾结。天子认为是对的,大家也必须认为对;天子认为错的,大家也必须认为错。去掉你们不文明的语言,学习天子文明的语言;去掉你们不良的行为,学习天子的好行为。”天子本来就是天下最仁德的人,如果天下的万民都以天子为榜样,那么天下还有什么治理不好的呢?考察天子能把天下治理好的原因是什么呢?回答说:只因为他能统一天下的意见,所以天下就治理好了。但是仅仅与天子保持一致,而还没有同上持一致,那么天灾还是无法免除。所以当遇到气候的寒热失调,雪霜雨露降得不是时候,五谷不熟,六畜不蕃,疾疫流行,暴风骤雨等,这就是上天降下的惩罚,惩罚那些不与上持一致的人们。

所以古代的圣王,知道天帝鬼神所希望的,从而能避免天帝鬼神所憎恶的东西,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所以率领天下的万民,斋戒沐浴,预备了洁净而丰盛的酒饭,用来祭祀天帝鬼神。他们对鬼神的奉祀,对酒食祭品不敢不清洁,猪牛羊三牲不敢不肥硕;圭、璧、币、帛不敢不符合数量,春秋两季的祭祀,不敢错过时间,审理狱讼,不敢不公正,分配财物,不敢不均匀,待人处事不敢怠慢礼节。这就是说:他们这样当行政长官,在上的天帝鬼神优厚地看待他,在下的万民也得到便利。鬼神优厚地看待他,而他们能努力办事,那么鬼神的降福就可得到。百姓有所便利,而他们能努力办事,那么他就可以得到万民的爱戴了。他们这样治理政事,谋划问题,就有眉目,办事就能成功,保卫城池坚不可摧,出战征讨一定取胜,这是什么原因呢?回答说:只因为他在治理政事上能统一意见。所以古代圣王治理政事是这样的。

上一篇:今天下之人曰:“方今之时,天下之正长犹未废乎天下也,而天下之所以乱者,何故之以也?”子墨子曰:“方今之时之以正长,则本与古者异矣。譬之若有苗之以五刑然。昔者圣王制为五刑以治天下,逮至有苗之制五刑,以乱天下,则此岂刑不善哉?用刑则不善也。是以先王之书《吕刑》之道曰:‘苗民否用练,折则刑,唯作五杀之刑,曰法。’则此言善用刑者以治民,不善用刑者以为五杀。则此岂刑不善哉?用刑则不善,故遂以为五杀。是以先王之书《术令》之道曰:‘唯口出好兴戎。’则此言善用口者出好,不善用口者以为谗贼寇戎,则此岂口不善哉?用口则不善也,故遂以为谗贼寇戎。” 故古者之置正长也,将以治民也。譬之若丝缕之有纪,而罔罟之有纲也。将以运役天下淫暴,而一同其义也。是以先王之书《相年》之道曰:“夫建国设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轻大夫师长,否用佚也。维辩使治天均。”则此语古者上天鬼神之建设国都,立正长也,非高其爵,厚其禄,富贵佚而错之也。将此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贵贫寡,安危治乱也。故古者圣王之为若此。下一篇:是故里长顺天子政,而一同其里之义。里长既同其里之义,率其里之万民,以尚同乎乡长,曰:“凡里之万民,皆尚同乎乡长,而不敢下比,乡长之所是,必亦是之;乡长之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乡长固乡之贤者也,举乡人以法乡长,夫乡何说而不治哉?察乡长之所以治乡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其乡之义,是以乡治。 乡长治其乡而乡既已治矣,有率其乡万民,以尚同乎国君,曰:“凡乡之万民,皆上同乎国君,而不敢下比。国君之所是,必亦是之;国君之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国君固国之贤者也,举国人以法国君,夫国何说而不治哉?察国君之所以治国,而国治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其国之义,是以国治。

“尚同”即“上同”,也即人们的意见应当统一于上级,并最终统一于天。墨子认为人们的意见如果不统一,就会导致天下混乱。这也是墨子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国家混乱而提出的政治纲领。 墨子把天下混乱残害的根源,归结为:一是由于缺乏共同的认识。二是由于缺乏共同的政治领袖。因为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选择“仁人”“贤者”来担任各级领导,由他们来统治管理国家。但他根据他的“天志”说,推论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天子)的选立是由“上天、鬼神”的意志决定的。这种思想与“尚贤”说在本质上基本一致,都是对当时贵族统治的批判。提倡“尚贤”,追求“尚同”。 “尚同”说的基本思想在于说明贤者所规定的是非标准有真理的价值,而在上的统治者也应当是贤者,所以在上者所规定的是非标准有真理的价值。

17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