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是以先王之书《周颂》之道之曰:“载来见彼王,聿求厥章①。”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以春秋来朝聘天子之廷,受天子之严教,退而治国,政之所加,莫敢不宾。当此之时,本无有敢纷天子之教者。《诗》曰:“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又曰:“我马维骐,六辔若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②。”即此语也。古者国君诸侯之闻见善与不善也,皆驰驱以告天子。是以赏当贤,罚当暴,不杀不辜,不失有罪,则此尚同之功也。是故子墨子曰:“今之王公大人士君子,请将欲富其国家,众其人民,治其刑政,定其社稷,当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
【注释】
① 聿求厥章:寻求车服礼仪等文章制度。
② 咨谋:询问筹划。
【翻译】
所以先王的书《周颂》上曾说过:“拜见那个君王,寻求车服礼仪的文章制度。”这就是说,古代诸侯国的君主在春秋二季,到天子的朝廷来定期朝见,接受天子严厉的教令,然后回去治理他们的国家,因此政令所到之处,没有人敢不服。在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敢扰乱天子的教令。《诗经》上说:“我的马是黑色鬃毛的白马,六条马缰绳柔美光滑,在路上或快或慢地跑,在所到之处普遍地询访查问。”又说:“我的马是青黑色毛片的,六条马缰绳像丝一般光滑,在路上或快或慢地跑,在所到之处普遍地询问谋划。”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古代的诸侯国君主听见或看到的事物不管好坏,都要赶快报告给天子。因此奖赏的是贤人,惩罚的是暴徒,不杀害无辜之人,也不放过有罪之人,这就是与上级保持一致的功绩。所以墨子说:“现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士大夫君子们,如果确实想让他们的国家富有,人民众多,刑政治理,国家安定,就不可不考察尚同,因为这是施政的根本。”
“尚同”即“上同”,也即人们的意见应当统一于上级,并最终统一于天。墨子认为人们的意见如果不统一,就会导致天下混乱。这也是墨子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国家混乱而提出的政治纲领。 墨子把天下混乱残害的根源,归结为:一是由于缺乏共同的认识。二是由于缺乏共同的政治领袖。因为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选择“仁人”“贤者”来担任各级领导,由他们来统治管理国家。但他根据他的“天志”说,推论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天子)的选立是由“上天、鬼神”的意志决定的。这种思想与“尚贤”说在本质上基本一致,都是对当时贵族统治的批判。提倡“尚贤”,追求“尚同”。 “尚同”说的基本思想在于说明贤者所规定的是非标准有真理的价值,而在上的统治者也应当是贤者,所以在上者所规定的是非标准有真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