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ea之家 门户 墨子 三辩 查看内容

太宗论音乐

太常寺少卿祖孝孙认为,梁、陈两朝的音乐大多为吴、楚一带地区的音调;北周、北齐的音乐,大多为胡、夷的音调,于是斟酌南北的音乐,用古代的音乐来进行考订,制作了《唐雅乐》,总共有八十四调、三十一曲、十二和。唐太宗下诏命令协律郎张文收和祖孝孙共同修定。六月初十,祖教孙等人演奏新乐。唐太宗说:“礼乐是圣人根据人们的感情创制出来作为教化用的。政治的兴衰更替,哪里是由礼乐来决定呢?”御史大夫杜淹说:“北齐将要灭亡的时候,制作了《伴侣曲》;陈朝将要灭亡时,制作了《玉树后庭花》。它的声调哀怨缠绵,就是过路的人听了之后都要悲伤流泪。怎么能说政治的兴衰、朝代的更替与音乐没有关系呢?”唐太宗说:“不对。音乐能感动人,心情愉快的人听到会高兴,心情愁闷的人听到会悲伤。高兴和悲伤都是由人的内心所决定的,并非由音乐来决定。即将灭亡的国家政治,一定使民众有太多的忧愁,因而听到音乐就悲伤。现在这两首曲子都还在,我为你们演奏,你们会悲伤落泪吗?”右丞魏徵说:“古人说‘礼呀礼呀,难道仅仅是指玉帛说的吗?音乐呀音乐呀,难道仅仅是指钟鼓说的吗?’音乐的确在于人心的愁与乐,而不仅仅在于曲调本身。”

本篇通过墨子与程繁对音乐的讨论,可以看出墨子的“非乐”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喜好音乐,必定会妨碍社会生产,浪费社会财富,加重劳动人民的负担,使劳动人民衣食不足,从而造成社会的混乱和国家的灭亡。因此,他认为圣人治理天下重在事功,而非音乐,他反对追求音乐享受,他认为音乐会使国君劳民伤财,沉浸在奢华享受中。这对批判当时统治者的享乐生活有现实意义。 他在最后说:“圣王之命也,多寡之,食之利也。”凡是太盛的东西就容易减损它,这与第一篇《亲士》中的“太盛难守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施死于自己的美丽;孟贲死于自己的勇敢……什么事情都需要保持一个度,超越这个度就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今圣有乐而少”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是把音乐看成与吃饭一样的事情,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他是小生产者的代言人,从这里更可以看出。“食必求饱,衣必求暖,然后才求美”,他把音乐看作是奢侈品。而且他认为音乐越繁复,治理国家的政绩就越少,因此他主张“非乐”。

3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