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注释
羔裘:羔羊皮袄。濡:音如,湿,润泽。
洵:音询,诚然,的确。
不渝:不变。
豹饰:用豹皮作为皮袄袖口的装饰。
孔武:很威武。
邦:邦国。
司直:负责正人过失的官吏
晏:鲜艳。
三英:皮袄上装饰。
彦:俊美杰出的才德之人。
赏析
《羔裘》借助衣着皮袍的描写,表现人的品质德行,赞美了一位正直勇敢,宁死不屈,不渝操守的官员。虽是直赋其事,但衣着的描写,不仅增加了形象性,而从光泽、装饰、色彩的刻划上,也就丰富了人的想象,增加了象征的含义。《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