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注释
罭(yù):音玉,一种捕鱼的细网鳟:鲤科鱼的一种。长二、三尺,前圆后扁,赤眼细鳞。
衮衣:古代王公穿着乡有卷龙的衣服。
绣裳:绣有五彩图案的下装,此为泛指。
鸿:鸿鹄,喻男子
信处:再处,再宿
以有:与友,相亲相爱
译文
渔网中的鱼竟是鳟和鲂。我遇见的那个人,龙袍绣裤,大雁随着小洲飞翔,公爷无处可归,请你再住一宿,大雁随着陆地飞翔,公爷一去不复来,请你再住一宿,携起龙袍,不要让公爷回去,不要让我心忧。赏析
《九罭》劝阻一位王公贵族将归,而表达对他归去的担忧和悲伤。以九罭之鱼鳟鲂,表现主人和自谦。而以鸿飞遵渚,遵陆起兴,暗示主人的归去的危险,“无所”“不复”,最后一节直述心事,道出“心悲”的感情。《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分。